天工地造的藝術神宮——武都萬象洞
在隴南出武都縣城,沿212國道東南穿行於山穀之中,右邊的白龍江水波濤洶湧,不寬的穀地上密布著沃野田疇,農家的炊煙嫋嫋升起,雞犬之聲相聞,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往前行約15公裏處的公路邊有一巨型水泥碑,上書醒目的“武都萬象洞”大字。碑旁向右拐進田野間的車行道,過白龍江上的將軍石吊橋,便來到白龍江南岸的露骨山下。沿崎嶇的山路爬行至漢王鎮楊龐村的樺林半山腰處,便來到被譽為“北方第一洞”的地下藝術神宮一一武都萬象洞。
武都萬象洞,融人間勝跡於一洞,納天下奇觀同一窟,洞中千姿百態的鍾乳石造型景觀和頗為豐富的曆代碑刻題詞,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是我國北方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景致最佳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它名列中國四大名洞之中,可與桂林蘆笛岩、肇慶七星岩相媲美。四五千年的自然造化,將三億年的中泥統地層上形成的石灰溶岩斷層節理,將石筍、石柱、石鍾乳奇妙地組合,形成天造地設、萬象森列的地府龍宮,步移景變、變幻奇異的人間仙境。遊人若置身於這36萬平方米的洞中,如入神宮,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和美妙的感受。由於該洞內形若蒼穹,景色奇幻,神秘莫測,引人入勝,故自北周起就蜚聲隴南,名揚海內外。從南北朝以來,曆代名人、官宦、商賈、騷客、僧侶絡繹不斷,前往遊覽,並刻石樹碑,其華章妙語,與洞內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渾然一體。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大家趙樸初先生專門題寫了“萬象洞”幾個大字,刻於洞門,使萬象洞聲譽更高。現已被甘肅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萬象洞原名五仙洞,傳說有5位神仙白天宮下凡,進洞遊覽,因貪戀洞中奇幻景色,樂而忘歸,化為石仙。此後洞中更加晶瑩璀璨,氣象萬千,美妙異常,於是稱為萬象洞。另有一傳說:河神奉玉帝之命,帶著背“封神簿”的“小二爺”從天而降,去文縣洋湯天池,途經萬象洞,隻見洞口彩雲密布,洞內霞光萬道,便讓“小二爺”等待於洞口,自己進洞察看。入洞後,但見滿洞金碧輝煌,瑰麗奇妙,越看越迷。不知不覺到了洞的盡頭,正是洋湯天池,便成了洋湯天池神。清代《階州誌》記載,洞口有小二爺神廟,廟中塑有玉皇大帝像,香客不斷,香火興旺。
萬象洞海拔1150米,高出白龍江190米,但洞內濕潮潤滑,間有小溪流瀉,叮咚之聲不絕於耳。或許是兩端相通的緣故,洞內氧氣充足,全年恒溫14℃,實在是旅遊避暑納涼的理想去處。
萬象洞深不可測,洞中有洞。洞洞相連。目前已開發的遊覽區隻有4.5公裏深,依天設地造的景致造型,洞內分為“月宮、龍宮、天宮”三大洞天、十大景區、160餘處巧奪天工的自然造型,令人目不暇接。萬象洞口上方,刻有民國時期的四個雄渾古樸的大字“別有洞天”。洞口有一巨石,形似臥獸,正向透光石洞張望,好似“犀牛望月”。洞內地形複雜,曲折迂回,窄處不足1米,僅容1人通行,闊處數千平方米,可納千軍萬馬。進洞後,鍾乳石奇形異狀,妙不可言。遊人踏入洞門,首先可以看到宋明兩代的石刻,然後在左側可以看到夫妻觀燈、土地鳴鑼、翡翠垂簾、玉柱懸空等天然造型。拾級而下進入第一洞天月宮大廳,在右側可以看到月照林海、雪壓青鬆,還可看到四大菩薩和太上老君的點石化影。左側可看到嫦娥回首、牛郎織女、玉兔覓食、吳剛敬酒、玉翠平封、八仙留影、唐僧取經、熊貓出山、五穀豐登、月映寶蓮。看完月宮,穿過寬敞的大廳,拾級而上,便是福、祿、壽三星迎客的世外桃源“三星崗”,但見天然景致似“五彩祥雲罩鍾山,天女散花遍人間。祿星塔對擎天柱,釋迦牟尼靜坐禪。金猴出世掃妖霧,女媧煉石巧補天”。寬敞宏大的洞廳中,群巒簇秀,熠熠耀眼,有的細雨如絲,白霧迷蒙,如飛瀉的瀑布;有的鮮紅如殷,晶瑩剔透,如珊瑚盛開;有的蔥蘢蒼翠,忽高忽低,似鬆濤洶湧而來;有的濃鬱如碧,嬌嫩欲滴,像牡丹含苞待放。
走過月宮大廳,再拾級而上就進入了第二洞天的龍嶺。遊人到此可以看到夕陽晚照、麥積堆山、天地交泰、飛天壁畫、獅舞樓台、千金玉柱、托塔擎天、七姐送子、姐妹陪伴、仙童采桃、金蛇下山等景致。再拾級而下就進入龍宮,“金蛇聚會躍龍門,龍騰鳳舞驚龍宮,龍氏家族齊出動,龍眼眈眈把關口”,簡直是龍的世界!在“水晶龍宮”裏各種龍的造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越過龍宮,進入“臥龍壩”,隻見“陰陽鏡,定海針,壩中二龍勢飛騰;水晶宮中金光閃,龍氏家庭迎客人”。這些題詞逼真地描繪了此處的佳景。遊人再前行便被一道石簾擋住去路,隻得在下方酷似兩隻“龍眼”的小口勉強通行。據說遊人從左眼進可以發財,從右眼入可以高升,自然吸引了不少遊人欣然一試。過龍眼,便到了龍宮的第三景區,俗稱“仙人庵”,傳為張三豐道士修行之所,仙人床、仙人枕、仙人燈、仙人履,仙人用物自是一應俱全。《武階備誌》載:明張三豐真人寓此煉丹時,尚書胡熒奉旨進洞,三訪真人不遇,留下“脈連地府三冬暖。竅引天光六月寒”的題詩。
龍宮盡頭又有巨石阻路,好在有一風洞,雖極狹,亦可爬行而過。出風洞,遊人便來到人間仙境“地府天宮”。天宮空曠寬敞,左前方為“王母瑤池”,瑤池宮景致神奇迷離,是萬象洞最佳境地。有金童望蓮、爐生紫煙、仙女洗澡、玉女陪伴、王母擊鍾、七女聽喚、捧上蟠桃、迎待八仙等景致。池宮重疊,蜿蜒相連,琉璃生輝,遊人感覺似在天庭。離開瑤池,沿路向右邊迂回,上天梯,進南天門,腳踩八卦木樁拾級而下,循“南天瓊閣”,便到“天方夜譚”景區。但見銀河倒掛、石林垂柳、壽星沐浴、仙童拜塔,個個玲瓏剔透。爬坡而上,便到靈宵寶殿。至此,天宮算是到了盡頭。不過,再前行下山,便似到了仙人田園,好象層層梯田再現。遊人再前行約200米,便是萬象洞的極品景觀——偉人會晤:半崖坡上,毛澤東與馬克思兩座天然雕像惟妙惟肖,令人歎為觀止。
遊覽萬象洞,醉心於迷宮仙境,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吸引,更為曆代的名流題刻所折服。神秘莫測的萬象奇景,曾吸引1000多年來曆代遊人前來觀光,吟詩題詞,僅記述萬象洞景觀的詩詞碑刻就數百處,文化底蘊甚為深厚,其中不乏流傳廣泛的名篇佳作。如清賈廷館《萬象洞》詩曰:“不是人世間,包羅萬象天。臥龍何日起,玉柱幾時懸。誰鑿洪蒙竅,空留丹灶煙。洞深苔石滑,何處際神仙。”此外,還有當代地方官員的題詞,如李子奇的“萬象奇觀”、韓正卿的“高深莫測”、盧克儉的“華夏第一洞”等,無不筆力遒勁,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