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教材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8號——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已經財政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長樓繼偉2015年10月23日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新修訂的《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8號,以下簡稱《政府會計準則》或《基本準則》)已於2015年10月23日正式發布,並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政府會計準則出台的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係有了較大的變化,該體係經曆了多次修訂和改革,其組成體係已日益充實和完善,為我國政府預算資金的收支管理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年來隨著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行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穩步推進,我國行政事業會計核算體係的改革也在穩步推進,會計主體及其各分支的核算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進行新的分類。因此,借鑒國外政府會計體係建設的成功經驗,科學地構建我國政府會計體係,已迫在眉睫。

第一節政府會計準則出台的背景和修訂原則

目前,在我國官方的正式行文中幾乎沒有政府會計的稱謂,但這並不等於我國沒有政府會計;事實上,我國預算會計體係所包含的內容與國外政府會計體係的內容非常接近。因此,分析我國政府會計體係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分析預算會計體係的發展史。

一、政府會計準則出台的背景

我國政府組織體係曆史悠久,但對其會計係統研究的興起較晚。從開國到現在,我國的政府會計體係依照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形勢需求跟財政政策的切實需求,不斷改革和完善,到目前為止,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體係方法論。並從多年的實施中不斷升華,形成了獨特的經驗體係。

(一)政府會計核算的曆史沿革

我國會計體係中包括了企業會計、民間非營利性組織會計和政府會計,政府會計是從我國的經濟運營程序中來,以會計學原理為基礎的一門專業會計。政府會計是政府保證市場有序、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規範政府各部門有效使用財政資金的保障。同時,它又彰顯著我國經濟運行的宏觀政策和微觀調整,是我國經濟政策實施的一個有力證據和理論保障,對我國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由於政府會計的特殊性,政府會計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我國的經濟政策,伴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政府會計必須與時俱進,這也就構成了中國政府會計的曆史沿革。

1中國政府會計的萌芽

建國後至1988年,我國政府會計體係由總預算會計和單位預算會計兩個組成部分。其中, 總預算會計又稱財政總會計或總會計;單位預算會計又稱單位會計。

我國從開國到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政府會計初始階段,1950年時,我國財政部提出了建設政府會計體係的設想。依據是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的預算決算暫行條例和中央金庫條例。並在同年正式發布了《各級人民政府暫行總預算會計製度》和《各級人民政府暫行單位預算會計製度》。以此為標誌,中國第一套適合新中國國情需要的政府會計製度建立了。

2政府會計的發展階段

從1951年開始,中國財政部依據不同發展時期對政府會計的不同需求,從製度上對政府會計進行了很多次的修訂。到了1965年就基本上形成了會計製度相對固定的與企業會計又相對獨立的會計體係。以1983年跟1988年為時間節點,對政府會計製度又進行了兩次修訂。1989年至1997年,我國政府會計體係由總預算會計和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兩部分組成;與以前相比,這一時期政府會計在體係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規範了單位預算會計的名稱,擴大了單位預算會計製度的適用範圍。這次會計製度改革將單位預算會計製度稱為《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製度》,它適用於各級各類事業行政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