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以後又逐步形成了以製度的形式確定的獨立運營的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係統。這次改革以後,出於對此製度有強烈計劃經濟色彩的原因,中國財政部在1997年對政府會計製度又進行了新一輪的大幅度改革。現在我國所實行的政府會計製度主要是在1998年正式實施的《財政總預算會計製度》、《行政單位會計製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試行) 》等一係列的政府會計製度。

3政府會計的調整和改革階段

根據當時財政預算管理的要求,1983年財政部製定發布了新的《財政機關總預算會計製度》,這一製度推進了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發展,主要體現在:

(1)明確了財政總預算會計的主要任務,除了記賬、算賬、報賬等會計事務外,財政總預算會計還要負責調度預算資金,協助國庫做好工作,製定相關製度和實施辦法以及組織指導本地區的預算會計工作等,強化了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組織管理職能;

(2)強調了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組織機構建設,要求各級財政機關配備必要數量的合格會計人員,地(市)以上必須設置獨立的預算會計機構;

(3)規定了財政機關的預算單位立戶和銀行國庫開戶製度;

(4)調整了會計科目的設置,隨著條件的變化,財政部又於1989年對《財政機關總預算會計製度》進行了再次修訂,將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由預算資金和預算外資金擴展為包括財政信用資金在內的全部財政資金,並對財政信用資金的會計核算做出了較為全麵的規定。

4政府會計改革的深化

從1998年開始,我國政府會計體係為適應社會經濟現狀有了較大的適應性變化,可以概括為“ 一則三製”,即由《財政總預算會計製度》、《行政單位會計製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 》和《事業單位會計製度》組成。這一時期政府會計在組成體係上發生了三個重大變化:

(1)在總預算會計中增加了各級人民政府財政會計的層次,即把鄉( 鎮) 財政總預算會計正式納入各級人民政府財政總預算會計體係;

(2)事業單位會計形成了單獨的會計分支,即事業單位會計不僅從單位會計中分離出來單獨製定會計法規,而且既有會計製度又有會計準則;

(3)為了能使會計核算落地,在“一則三製”以外逐步建立了若幹政府會計分支,包括參與財政總預算執行的國庫會計和收入征解會計(含稅收會計、農業稅征解會計、海關征解會計)等。

從總的方麵來看,與改革前的政府會計相比,改革後的政府會計體係更加係統,會計核算方法更加科學,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程序更加規範,會計報表體係更加完整。這次改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會計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跨越,使計劃經濟體製下的政府會計逐漸向市場經濟體製下的政府會計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