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興盛同行
特別策劃
作者:楊宇 王文樂 白瑜
胡鞍鋼,1953年生,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國情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1992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經濟係進行博士後研究,其後又多次赴美國、日本和法國等國做訪問學者或客座研究員。
● 大會最後一天,新老常委接見全體代表,我作為親身經曆者驗證了這個過程,感到非常欣慰。
● 實際上從1890年以後,美國一直是世界No.1,經過130年,到2020年,世界No.1將會換成中國。
● 最後的結果讓我很吃驚,在同等收入水平條件下,美國的腐敗竟是中國的7-9倍。
● 對未來的中國來講,如果能實現大多數人口、全體人口共同富裕這一目標,也就為世界創造了一條新的道路。
● 我認為十八大最大的創新點就是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並且還寫進黨章,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態文明宣言。
● 我也在想為什麼會預測低估,首先就是我低估了中國共產黨的創新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而且我也低估了中國人民的創新能力和戰勝危機的能力。
●我的人生口號是“與中國興盛同行”。中國的興盛過程中有我的知識,有我的影子,我覺得很開心,很幸福。
記者:您作為十八大代表,有什麼特別的感觸?
胡鞍鋼:我從1987年黨的十三大起就開始研究黨代會報告。研究完十三大報告以後,我們還出了一本書——《生存與發展》(1989年),對報告中關於國情的特征又進行了更加專業、更加深化和更係統的研究。
之後的幾次黨代會,我們其實也是這樣研究的。十六大還沒召開的時候我就講,十六大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完成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我也通過《國情報告》實質性地推動新老交替“三化”——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這次十八大,我作為一名代表,大會最後一天,新老常委接見全體代表,我作為親身經曆者驗證了這個過程,感到非常欣慰,對此又做了第三次評價,反映在即將出版的關於十八大的新書中。
早在1998年,我就提出有3條對於中國政治改革是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實現新老領導集體交替的“三化”;第二是一旦形成了新的領導集體,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既要務實,更要創新;第三是重大決策,特別是政治決策和經濟決策,一定要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和製度化。這三條是中國政治改革和政治發展的基本線索,通過十八大再次證明,中國在政治上越來越成熟,在決策上越來越民主,在治理上越來越科學。此前的種種傳聞和謠言一同消失殆盡。
記者:請您從專業角度給我們描述一下中國的小康社會是什麼樣子?
胡鞍鋼:我認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要完成的曆史任務。
作為國家領導人,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曆史機遇和曆史任務。第一代主要是打基礎,第二代開辟了中國道路,第三代進一步創新了一個新的經濟體製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從第四代起,開始謀劃進入21世紀的頭20年,提出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核心目標。現在,新一代領導人的任務就是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如果實現了這一目標,從國際視角來看,對中國和世界又意味著什麼呢?我認為,他們的曆史任務至少有4項:
首先,把中國從世界第二大貿易國變成第一大貿易國,接著變成世界第一大進口體,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為全世界所分享。
第二,是要把中國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變成第一大經濟體。具體時間無非是兩種算法:一種是按購買力計算——2016年;一種是按彙率法計算——2019年。在這個時期,我們可以見證中國成為世界No.1。
實際上從1890年以後,美國一直是世界No.1,經過130年,到2020年,世界No.1將會換成中國。中國和美國處在不同的國家發展生命周期,中國處在一個崛起的時期,美國的高峰正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之後保持比較高,其後崛起的國家,無論是前蘇聯還是日本,都沒有超過它。隻有中國可以,中國人口多,國土麵積大,而且實行的是社會主義製度,有優越性。
第三,把中國從科技實力第二大國變成第一大國。這方麵我們有專項研究。當然我們在尖端性基礎研究和重大技術前沿方麵還不如美國和歐盟。科技實力與科技水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實力不等於水平。不過隨著實力越來越強,水平一定會越來越高,已經不是可望不可及。
第四,把中國的綜合國力從世界第二位變成第一位。這我們也有長期跟蹤性研究。綜合國力由一個國家的8大類戰略性資源構成,我們用24個指標來計算。過去10年我們和美國的差距迅速縮小,到2020年我們就可以超過美國。在這些綜合指標中,主要是軍事實力我們還超不過美國,但我們可以和它明顯縮小差距。美國屬於過度性軍事擴張,它的軍事開支占世界總量比重從2000年的43%下降到現在的40%,但是它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總量比重從2000年的30%下降到現在的20%。美國現在的軍事開支比重相當於它經濟實力的2倍,所以說它是屬於過度擴張。中國的比重是從3%提高到8%,還沒有超過GDP占世界總量10.4%的水平,稍微偏低了,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是另外的研究。
我們將親眼見證這一曆史過程,並做出專業性的曆史評價。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的腐敗問題?這些問題會不會影響中國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胡鞍鋼:中國當前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並存,並且是前所未有的,但整體看還是機遇大於挑戰,我是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麵來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