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執著的堅持
創業對話
作者:王芳 徐妍 王文樂
為了向廣大海外留學生提供更多有關回國創業的信息和服務谘詢,引導更廣泛的有關創業話題的討論,同時為了更好地配合各地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工作,神州學人編輯部特邀請北京海澱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副總經理、中關村生物醫藥園董事長劉榮耀,就創業精神,及生物醫藥領域創業事宜等進行訪談。
創業精神與創新
記者:創業精神是指在創業者的主觀世界中那些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念、個性、意誌、作風和品質等,對此您怎樣看?
劉榮耀:我覺得創業精神首先是創業者不滿足於現狀的一種躁動,類似一種能夠持續創新成長的生命力。我的理解是創業精神雖與創業者的思想觀念相關,但不單純是他的思想觀念,應當與他的潛質有關。
記者:您覺得如果一個普通人,他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或者行為模式才能成為一個具有創業精神的人?
劉榮耀:首先是追求完美,即在個人願景引導下,從事創新活動,並進而創造一個新企業,為社會提供新產品或新服務,以實現他的理想。其次,創業本身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曆程,隻要創業者具備求新、求變、求發展的心態,以創造新價值的方式為新企業創造利潤,我們就能說這個過程充滿了創業精神。
記者:您能講講創業和創新的關係嗎?
劉榮耀:我認為,創新與創業密不可分。創業在本質上是人們的一種創新性實踐活動。創新是創業的基礎,成功的創業需要創新的支持,創新的結果推動著創業。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具有持續旺盛的創新意識,才能產生富有創意的方案或想法,最終獲得創業成功。
記者:看來創業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而是一種實踐。既然是一種實踐,可以通過一係列的課程教育或者培訓來擁有創業精神嗎?
劉榮耀:我覺得這個問題分幾個方麵:
首先是創業精神,我覺得所謂的創業精神,應當是與生俱來的潛質。
其次是創業指導,如今很多創業培訓或課程更多側重於創業指導,比如科技部現在推行的“中國火炬創業導師行動”。
第三是培訓內容,應當告訴他們前行者的經驗,但是不可能告訴他們創業應當如何走,這也是目前中國說教式教育應當解決的主要問題。
第四是創業時機。前段時間,我跟一個留學生聊天,他說自己想創業,先找了行業裏的9個專家,告訴他們要做什麼事情,講完後7個人表示反對。我覺得這件事情能做,為什麼呢?當9個人都覺得這件事情可以做的時候,那這個創業項目可能有問題,所以我覺得從這裏能夠說明你提出的這個問題。
記者:您覺得現在這些創業培訓有什麼問題呢?
劉榮耀:我們都覺得應當告訴創業者怎麼做,而創業者初創時的經驗很少,這時的培訓應當集中在把失敗的經驗告訴他,以前麵失敗的實際經曆告訴他們這條路肯定走不通。但絕對不能說隻有什麼辦法可行。因為創業者不可能完全照搬經驗,而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自己的道路,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修正調整,否則我們每個人不是都很適合創業嗎?
記者:那您覺得經過培訓之後他們是不是就可以得到提升?
劉榮耀:如今的創業培訓有各種層麵的,如果這種培訓是創業的方法學,那應該能減少創業過程中不必要的彎路。宏觀培訓是一些基本內容,例如怎麼跟產業結合,怎麼跟區域政策結合,初創時期如何去選址,而這些東西恰恰並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記者: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不到畢業生的1%,發達國家一般是在20-30%,在過去20多年中,創業學已經成為美國大學尤其是商學院和工學院發展最快的科學領域。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係之中,在中國的教育體係中,創業教育基本上是一個空白。這一方麵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與創業創新關係密切,另外一方麵也表明了美國人更具有創業精神,您是怎樣看的?
劉榮耀:我認為,中美之間創業精神的比較實質上是兩國傳統文化之間的比較。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大批具有創業精神的人準備創業的時候,我們的教育體係有關創業方法學的內容要跟上。
創業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創業者提供一係列失敗的案例,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我們還可以提供一係列最基本的常識,因為創業初期,由於創業者年輕,可能對於整個社會環境或者其創業領域內的產業結構等了解得不全麵。
記者:您曾經跟隨招聘團去國外,您在國外見到的那些想回國創業的留學生和在國內見過的創業者有什麼不同嗎?
劉榮耀:到國外和留學生麵對麵交流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我覺得可以從3個方麵來看這些留學生的創業精神。一方麵是通過這些年國內留學生創業成功的一些案例、創業環境和政策的當麵宣傳,帶動了還沒有創業的留學生想回國創業,激發了他們的激情,這是我們在國內仿製不了的。第二方麵,這些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工作,也會受到美國創新思想和創業理念的影響。第三方麵,最關鍵的還是這些留學生掌握著世界前沿技術,而這給他們帶來未來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所以我覺得這3個方麵疊加起來形成了現在留學生創業在國內的影響越來越大。
記者:從培養創業精神到最終創業成功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您見過創業成功最快最順利的案例嗎?
劉榮耀:我一直跟回國創業的留學生講一個觀點,像你們出國的時候需要脫胎換骨一樣,回來創業仍然需要另外一次的脫胎換骨。因為你又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從事的是一個相對於你原來的研究、就業等內容有根本區別的工作。創業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沒有任何捷徑。我見到的那些創業成功的留學人員都是有創業激情,認準一條路堅決走下去的,現在都有了很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