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工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關於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決議
時代風采
雲南省工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決擁護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八大所作的報告和大會通過的各項決議,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
大會認為,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高舉旗幟、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大會。大會科學製定了適應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願望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描繪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對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全麵部署,對全麵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大會強調,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是全省各級工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及全總部署,在全省各級工會和廣大職工中迅速掀起認真學習、全麵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熱潮,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各項重大任務上來,團結和動員全省廣大職工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
大會要求,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領會、充分認識其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的主題,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深刻領會黨的十六大以來所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曆史地位,充分認識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刻領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偉大號召,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深刻領會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目標以及五位一體建設等方麵的新部署,充分認識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需要全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創造;深刻領會全麵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新要求,充分認識我們黨開拓創新、永葆先進的政治勇氣和決心。同時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報告有關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工會組織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所肩負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
大會要求,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要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用黨的十八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努力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工會的各項工作中去,使黨的十八大精神轉化為推動工運事業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建功立業。要始終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緊緊圍繞我省“兩強一堡”戰略,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雲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用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引領激發職工群眾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不斷深化勞動競賽和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大力開展“雲嶺職工跨越發展先鋒活動”,團結動員全省廣大職工為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貢獻力量,努力實現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四個翻番”、“兩個倍增”發展目標。在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積極參與。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方針,加強源頭參與,堅持維權關口前移,進一步發揮職工人大代表會、工會界政協委員的作用。完善基層民主製度,暢通職工民主管理渠道,大力推進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製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彰顯作用。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職工思潮、凝聚職工共識,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雲南精神。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實施“雲嶺職工人才工程”,不斷提升職工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職業技能素質,培養和造就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新型勞動者。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力加強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設職工精神文化家園。在加強社會建設中突出維護。始終做黨聯係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強化工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努力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保障和改善職工民生。突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基本職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積極推動構建與發展和諧勞動關係,進一步完善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製度、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製、勞動爭議預警、預防、調處機製及工資集體協商製度建設。健全完善工會幫扶服務體係,打造服務職工品牌,建立健全服務職工長效機製,實現工會幫扶服務工作與社會公共管理有機銜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促進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努力實現職工勞動更加體麵、生活更有尊嚴,保障職工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引導職工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強職工生態文明教育,倡導職工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積極投身“七彩雲南保護行動”,大力開展“我為節能減排作貢獻”、“我為環保獻一策”等活動,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建設幸福雲南、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