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傳媒是個大型的集團公司,報紙、雜誌、出版社、唱片公司、經紀公司、電視製作、電影製作、電視台、電影院線等等等等,這些都是他的經營範圍。而且其銷售渠道遍及全世界。
而武俠是什麼呢?不要隻把他當做來看,要知道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是相互關聯的。就以武俠為例,武俠火了,報紙報刊銷量就會高,出版社出書就會賺錢,改編電視劇、電影就可以推出經紀公司的藝人,電視劇、電影火了電視台和院線自然賺錢,而且你不要忘記中國的流行歌曲中,影視金曲一直是個大頭,這樣就又可以推出經紀公司的歌手,歌手火了,唱片公司出唱片就又有錢賺了。這樣一個係列運作下來,一本大火的武俠其利潤讓人驚歎。再說了,隔個兩年可以再版,甚至出個精裝版、紀念版的。電視電影可以來個另外的版本,再拍一次,隻要還有人喜歡武俠、武俠劇這都不是問題。
這樣說就可以理解香港的金庸先生、灣灣的瓊瑤女士,他們在自己作品改編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權利。要知道跟著他們賺錢的人太多了,這種利益鏈條都是從作者發出的,他們是這些賺錢方法的源頭,沒有就什麼都沒有了。
朱浩宇和褚飛秦都是聰明人,對這種事情自然門兒清。二人相視一眼都知道了對方的想法,夢驚兩界是必須抓在手裏的,但是從哪裏入手呢?直接找本人談判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熊沐和薛重兩人就這樣進入了朱氏傳媒的視野,作為最早接觸李子信,並且一直跟他保持良好關係的朋友,他們的意見李子信不可能等閑視之。尤其是熊沐,報告裏提到過,因為李子信幫他捉筆《大人物》一書,熊沐轉手贈給他一套房子。二人的關係可見一斑。
李子信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朱氏傳媒的並購已經進入了尾聲。他還是接到熊沐和薛重的電話才知道報社已經換老板了。熊沐和薛重已經跟朱氏傳媒簽了合同,熊沐一百五十萬簽字費,薛重一百萬簽字費,而且承諾他做新報刊的主編。
李子信是在原武林風報社的總編室見到褚飛秦的,第一眼看到褚飛秦,李子信心裏就一個感覺:這個世界上原來真的有這樣的美男子,就象歐洲的太陽神阿波羅,就像中國古代的潘安、宋玉、子都。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男人會讓李子信有這種心悅誠服的讚美,象前世的花美男、小鮮肉,美則美矣,然陽剛之氣不足;有些肌肉男則是健壯有餘少了內涵。而褚飛秦不一樣,他不隻有陽剛之氣,而且非常儒雅,就好像中國人最欣賞的君子如玉,溫潤有加。李子信的性格跟他有點象,但要說道俊美那是遠遠不如了。
詩經中的《國風·衛風·淇奧》寫道: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淇奧》說的就是一個豐華絕代的男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指其性情穩重爾雅,而“如金如錫,如圭如壁”則是指舉止庸容高華。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治玉曰“琢”, 治石曰“磨”,一個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貴,如玉般光潔,如石般堅定不移。舉手投足之間,豐神俊朗,如金錫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該是如何的灼灼其華,照人眼目?
褚飛秦就給李子信這樣的感覺,讓他第一時間就想起了詩經中的這一段。
褚飛秦並不是來談判的,他來這裏隻是為了表示對李子信的重視,真正談判的另有其人,公司有專門的談判專家和法律人才。
“李先生你好,首先要說一下,您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作品,受眾非常多,但是現在卻沒有達到它應有的高度。行業內對暢銷的定義是,一年之內銷售一百萬冊。您的作品有這樣的潛力,從現在的銷售狀況看,在口碑相傳之下,到年底也不難達到這個數目。”
“但是,以我們的評估來看,這遠遠不是什麼好成績。《萍蹤俠影錄》一書銷售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經過宣傳,報社隻是利用書迷的自發性行為做了一次口碑宣傳,全國各地的報紙、電視台都沒有打廣告,而且沒有給您的一個精準的定位,之所以有這個成績,全都是自己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