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員考慮到總理工作忙,介紹日記時就隻挑了幾段念,以免占用總理更多的時間。總理卻指著沒念的那些日記說:“你念!你念!”他說著戴上眼鏡邊聽邊看。解說員念錯了,總理立刻糾正;解說員看不清楚的字,總理就幫著認。
“怎麼沒看到雷鋒同誌的最後一篇日記呢?”總理看到最後問。解說員領著總理在展覽大廳裏找了一圈兒也沒找著,急得汗都出來了。她覺得這是自己工作的失誤,總理卻絲毫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當總理就要步出展覽大廳的時候,辦展覽的同誌把雷鋒的最後一本日記拿來了,上麵有雷鋒在1962年8月10日寫的最後一篇日記:
今天,我認真學習了一段毛主席著作,其中有兩句話對我教育最深。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過去,我在一切言論或行動中,按主席的教導做了,因此我進步了;現在,我們要牢記主席的這一教導,堅決努力,要求自己更好地做到這一點。今後,我要更加珍愛人民和尊敬人民,永遠做群眾的小學生,做人民的勤務員。
周總理接過日記,站在展覽大廳的門口,把雷鋒的最後一篇日記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輕輕地合上日記,重重地掂了掂,好像它的分量很沉很沉,最後總理用雙手將雷鋒日記還給拿來的同誌,說了聲謝謝,健步走出了展覽大廳。
這裏要特別提到沈陽軍區抗戰話劇團的話劇《雷鋒》。1963年春節剛過,聆聽了周總理教誨的抗敵話劇團團長賈六從北京開會回來,帶回了周總理用文藝形式歌頌雷鋒的倡議。這位50年代在八一廠的《回民支隊》中扮演斷臂政委、80年代在《許茂和他的女兒》中扮演許茂的我軍老戲劇家認為:雷鋒出在沈陽部隊,作為沈陽軍區所屬的抗敵話劇團歌頌雷鋒責無旁貸。決定改變劇團原來的創作計劃,集中力量趕排話劇《雷鋒》。劇團打破常規,組成領導、編劇、演員三結合的創作班子,僅用3晝夜就拿出劇本初稿。全團上至團長、政委,下至普通職工,甚至家屬、孩子都來幫著縫布景、做道具,經過6個日夜的奮戰,就把八場話劇《雷鋒》趕排出來了。2月24日,抗敵話劇團在沈陽紅星劇場正式首演話劇《雷鋒》,觀眾主要是軍區司、政、後機關的領導幹部和直屬部隊的戰士。陳錫聯司令員和三位副司令員都來了,他們高興地肯定了《雷鋒》的創作,同時也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看過戲的許多單位紛紛舉行座談會,提出修改想法。話劇團兩次來到運輸連,雷鋒的戰友們為話劇的修改提出很多寶貴意見,特別是喬安山,用自己與雷鋒的入伍動機相比較,為作者提供了戲劇衝突。改完第三稿,《雷鋒》基本定型。當時在全國的舞台上,歌頌雷鋒的戲劇多達幾十部,僅在北京市內就有總政話劇團的話劇《雷鋒》、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話劇《雷鋒》、北京曲劇團的曲劇《雷鋒》、北京軍區歌劇團的歌劇《雷鋒》。可謂色彩紛呈,強手如林。到底抗敵話劇團的《雷鋒》能否在北京打響,得到首都觀眾的承認,全劇組的同誌誰都沒有把握。7月1日晚,抗敵話劇團的《雷鋒》在民族文化宮劇場首次正式公演。沈陽軍區政委賴傳珠上將陪著總政副主任肖華上將和解放軍各總部、各軍兵種的負責人來了。因為上午還在修改台詞、調度、表演,所以大家都害怕出現演錯、念錯詞兒的紕漏,領導特別安排編劇靳洪和王德英手持劇本站在舞台兩側給演員們提詞兒。但抗敵話劇團畢竟是個有著光榮傳統、善打硬仗的文藝團體,大家抱著“隻能演好,不能演壞”的決心,演得生龍活虎。致使靳洪和王德英一句詞兒也沒提上,倒成了兩個與演員離得最近的觀眾。
7月5日,周總理在肖華的陪同下,和夫人鄧穎超、副總理陳毅、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等前來觀看演出。由於有敬愛的周總理在場,演員們精神振奮,演得有聲有色。演出結束時,周總理、陳毅副總理等走上舞台,和演員們熱烈握手,祝賀演出成功。周總理說:“戲不錯!這樣的事兒能寫成戲很不容易,你們寫成了。本子不錯,戲也演得好,演得好!”陳毅副總理用四川口音連連說:“演得很好,很好!滿有戲的嘞!”周總理還向肖華和齊燕銘指示說:“《雷鋒》這個戲要在北京多演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