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看了他一眼,說:“請講。”
“屬下以為,荊州劉琮無端興兵,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屬下願以三寸不爛之舌,親赴荊州兵營說服劉琮退兵。從此兩家修好,共同對付曹操。”
孫權想了一下,還沒有答應,張昭說到:“子敬之言甚好。屬下也以為,應當這樣做。
荊州劉琮,雖然文武雙全,但是涉世太淺,慮事不周,這次進軍武昌,實在是莽撞之行。魯子敬親赴荊州兵營,審言大義,曉以利害,足以勸退荊州兵。從此兩家修好,共同對付曹操,也不負天下所望。”
孫權就問:“子敬赴荊州兵營,誰為副使?”
魯肅略一思索,道:“蔣子翼言行機敏,善於察言觀色,足以擔當屬下副使。”
孫權一聽大喜,馬上吩咐:“子敬馬上準備,明天就可出使荊州兵營。”
魯肅領命出門準備去了。
周瑜也辭別孫權,出門調動人馬。這時候,孫權心情才有所平複,不那樣緊張了,便接著和張昭諸葛瑾等人說話。
原來這蔣幹早年和周瑜是同窗。
蔣幹雖然言辭機敏,但是不知道腦子裏缺了哪根筋,所以凡事處理從來沒有圓滿之時。是故眾人都嫌棄,不願意與之交。
唯有周瑜喜歡他對自己恭敬有禮,所以事事關照。時間一長,二人就情同兄弟。
後來蔣幹誤入曹營當差,在曹營裏邊甚不得誌,便偷偷跑到東吳投奔周瑜來了。
蔣幹此時在周瑜身邊做一個無足輕重的謀僚。
這蔣幹雖然慮事不周,處事無能,但是從來放低心態,對任何人都是謙恭有禮,就因為這樣,又獲得魯肅喜歡,對魯肅可謂言聽計從。
因此,當孫權問魯肅誰可為副使時,魯肅就保舉蔣幹,一是因為蔣幹老實聽話,二是想著借此一行,在東吳抬舉蔣幹一番。
再說魯肅走了不大一會,孫權聽得門外傳道:“門外呂子明求見。”
孫權一聽,心裏罵道:“這小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又來有何事求見?”
罵到這裏吩咐:“傳呂蒙進見。”
門外呂蒙聽得一聲吩咐,急急忙忙進來拜見,施禮畢,抬頭看見張昭等人在座,略有疑忌的一停頓,張口就問:“聽說主公派魯肅蔣幹為使赴荊州兵營說事,可有此事?”
孫權望著呂蒙回答:“是啊,怎麼啦?”
“末將有一計獻給主公。”
“子明請講。”
“末將願意為副使跟隨魯肅出使荊州兵營。”
孫權聽了,問道:“何需兩位副使?”
“末將有密計獻給主公。請主公移步說話。”
孫權甚是不情願,想了一下,還是起身領呂蒙移步到密室。
住了好大一會,才見孫權帶呂蒙從密室出來,吩咐:“恩,子明,你以隨從身份跟隨魯肅出使荊州兵營。過去以後,凡事必須謹慎行動,不可浮躁莽撞。以免誤了我軍國大事!”
呂蒙聽了,唯唯諾諾施禮而去。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