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三皇會戰”(2 / 3)

奧地利方麵軍沒料到法軍如此神速地包圍了右翼,其統帥麥克陷入絕望之中。按照他的部署,奧軍仍向西麵對伊勒河,期望法軍會從這個方向出現;而其右翼,金麥爾軍正守衛著烏爾姆和多瑙沃爾特之間的多瑙河。

9月26日,拿破侖與皇後約瑟芬抵達斯特思拉堡。在這裏,他得悉奧軍的陣地情況。10月2日,戰鬥正式打響,法軍渡過多瑙河包抄了敵軍的側翼。在法軍繆拉部的打擊下,10月8 日,金麥爾被迫南撤。繆拉在到達韋爾廷頓時,與增援的奧軍勞伯格師相遇,此時,繆拉迎頭發起猛攻,打退了這支部隊,並俘敵3800人。貝爾納多特指揮的第一軍接著追擊金麥爾。

10月12日,法軍進入慕尼黑,並將金麥爾從瓦塞堡趕過了萊茵河,使其遭受了慘重損失。

現在,麥克所率領的5萬奧軍被壓縮到烏爾姆附近,拿破侖正向他逼近。法軍馬爾蒙部已南進奧格斯堡,接著又西進控製了烏爾姆南部的伊勒河山脊;達武的第三軍是預備隊;蘇爾特的第四軍已抵達蘭茨貝格的萊茵河穀,並將切斷烏爾姆與南部的交通線;拉納的第五軍與內伊的第六軍沿多瑙河西岸向西挺入烏爾姆,從而完成了對烏爾姆的合圍。

10月14日,內伊與拉納元帥奪占了烏爾姆周圍高地,麥克大軍陷入絕境。16日,拿破侖炮轟烏爾姆,同時又派去一位軍使,要求麥克投降,並威脅說:如果他攻下烏爾姆,任何人都不會得到寬恕。其實拿破侖此時也急於結束戰鬥,因為他的給養都已用光了。3天之後,麥克決定投降。

20日上午,麥克率烏爾姆的全部守軍放下手中的武器,宣布投降。

在烏爾姆戰役中,法軍共繳獲了60門大炮、40麵軍旗,以最小的損失攻克了多瑙河邊的軍事重鎮,並獲得了大量的食物和彈藥。此戰中,法軍僅有500人陣亡,1000人受傷。拿破侖自己總結說,這次戰役的勝利是靠士兵的雙腿,而不是靠他的刺刀贏得的。他還說:

“軍隊的力量與力學中的動力相似,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行軍就是戰爭!快速的行軍,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足以增加取勝的機會。”

(三)

在烏爾姆之戰結束後,拿破侖乘勝進軍,於1805年11月14日進入維也納。此時,奧皇及其朝臣都逃到了摩拉維亞的首都布爾諾。

就在拿破侖頻頻向普魯士伸出橄欖枝時,沙俄也在極力拉攏普魯士,慫恿普魯士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但沙皇的軟硬兼施對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毫無效果,畢竟漢諾威對普魯士的吸引力更大。

然而,從漢諾威向烏爾姆挺進的法軍第一軍為爭取早日到達預定戰場,竟不經普魯士允許,強行通過普魯士領地安斯巴赫。這讓威廉三世非常憤怒,於是轉而向沙俄靠攏。

但懾於拿破侖的威力,威廉三世並未馬上答應出兵對抗法軍,隻表示以武力作為後盾進行調停。一旦調停無效,普魯士再攻打法國。同時,普魯士還向拿破侖發出最後通牒,限法軍在一個月內撤出普魯士國境,否則普魯士便對法宣戰。

拿破侖收到普魯士的通牒後,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旦普軍向法軍宣戰,法軍將麵對俄、普、奧三路大軍的夾擊。因此,拿破侖必須在普魯士參戰前占領維也納。

因此,拿破侖在11月14日進入維也納後,將法軍大本營設在宏偉壯觀的肖恩布魯因宮。由於奧皇的逃跑,拿破侖在維也納又重新調整部署,並在奧地利軍火庫找到了大量的彈藥。經過長途跋涉的法軍,在這裏獲得了充足的補給。隨後,法軍從維也納出發,北渡多瑙河,追擊俄軍。

11月19日,在法軍的攻擊下,俄軍後衛撤出布爾諾,繆拉率部隨即進占。次日,拿破 侖來到布爾諾,而奧皇則撤到了奧爾莫茨。在布爾諾以東13英裏處,有一個名叫奧斯特裏茨的小山村,繆拉的前衛在該村的一個高地上被奧軍騎兵擋住了去路。

此時的奧皇已被法軍攆到最邊遠的國境線上。無奈之下,他派兩位全權使臣謁見拿破侖,表示談判議和。拿破侖卻將這兩位使節送到維也納,讓他們去和外交大臣塔列蘭談。這是拿破侖故意拖延時間的一個手段,他要在奧地利議和之前先把俄軍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