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成敗,無論情況好壞,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莫讓沮喪取代熱心。生命的價值的可以很高的,也可以一無是處, 隨你怎樣選擇。
——拿破侖
(一)
成為法蘭西皇帝的拿破侖已不再滿足於在意大利的總統頭銜,於是,內阿爾卑斯共和國的新議員們再次越過阿爾卑斯山,聚集在巴黎召開議會,很快便將意大利國王的新稱號授予拿破侖。
幾天後,拿破侖離開巴黎,前往米蘭加冕。1805年5月26日,在米蘭的蒙薩宮,古老的倫巴第諸王的鐵王冠被取出。新的加冕儀式在米蘭的大教堂舉行,拿破侖再次從米蘭大主教的手中接過王冠,戴在自己的頭上,高聲說道:
“由上帝賜予我的王冠,請不要隨便觸犯。”
14天後,他委任23歲的繼子歐仁為副王,代為主持意大利的政務。
7月12日,拿破侖匆匆離開米蘭,趕回巴黎,路上甚至累壞了好幾匹戰馬。之所以如此焦急,是因為此時奧地利已秘密同俄國和英國結盟,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成立了。
在返回巴黎的路上,拿破侖的頭腦中已經醞釀出兩個作戰計劃:第一個是橫渡英吉利海峽,直搗英國首府倫敦,這是海上作戰計劃;第二個是在陸地出戰,如果出征英國失敗,如何部署才能避免陸上敵人的突然襲擊。在戰鬥中,拿破侖總是會計算出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然後想好應對的辦法。
7月26日,拿破侖向法國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發出命令:
“在卡迪茲和菲洛爾集中西班牙軍艦後,回到布雷斯特港,從那裏開往布倫。隻要你能夠控製海峽3天,憑借上帝的幫助,我將斷絕英國的生存。15萬人已將整裝待發,僅憑你的行動,我們就能成為英格蘭的主人。”
可是,這位法軍艦隊的司令在阿布吉爾灣的戰役中未開一槍一炮就丟棄布呂埃斯中將逃跑了。後來證明,這位艦隊總司令是個最無能的指揮官。可以說,他是法國海軍曆史上的一個恥辱。
8月1日,拿破侖來到布倫,再次向維爾納夫發出命令,要求他集中兵力進入英吉利海峽。可第二天,拿破侖就得知了幾個令他大發雷霆的消息:一,維爾納夫的艦隊根本沒有抵達不勒斯特,還停留在馬提尼克島呢;二,維爾納夫在僅有9艘戰艦的英國海軍交戰中,率領龐大的艦隊逃之夭夭。
在拿破侖的一再催促之下,維爾納夫也沒有出現在布倫港口,拿破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入侵英國的戰機一個個錯過。
10月21日,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在直布羅陀海峽的特拉法加海角同納爾遜海軍上將率領的英國艦隊展開了19世紀世界最大的一次海戰。在這次戰役中,法西聯合艦隊全軍覆沒,英軍海軍司令納西爾中彈身亡。而在大戰中毫發無損的維爾納夫被英軍俘虜,關進了英國監獄。經過這一次海戰之後,法西聯合海軍一蹶不振,已經無法再對英國海軍構成任何威脅了。
當得知法國海軍慘敗的消息時,拿破侖已經離開巴黎趕赴奧地利了。接到這一消息後,拿破侖並沒有意外,他早就對維爾納夫和法軍艦隊失去了希望。這一海戰的失敗,也讓拿破侖“斷絕英國生存”的夢想徹底無法實現了。
(二)
此時,歐洲大陸的情況愈加緊急了,拿破侖終於等待不了進攻英吉利海峽了。他在盛怒之下,向英國海岸最後望了一番,立即揮戈東進,迎戰奧地利軍隊。
為了確保軍事上的勝利,拿破侖首先在外交上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1805年8月24日,拿破侖派宮廷大總管杜洛克將軍前往柏林,同普魯士國王簽訂了一項密約。在密約中,拿破侖以割讓漢諾威給普魯士的條件,取得了普魯士君王對戰爭的中立態度。
接著,拿破侖又寫信給巴伐利亞、巴登和符登堡的選侯,要求他們與法國結盟,這些小諸侯國懾於法國的強大,不得不接受拿破侖的要求。這樣,拿破侖就獲得了利用他們的領土作為戰場的權利,並為自己的軍隊獲得了4萬人的增援。
外交基礎打好後,拿破侖立即命令布倫的軍隊從英吉利海峽岸邊出發,穿越整個法國,開往巴伐利亞。不到3個周,這支龐大的軍隊就魔術般地從英吉利海峽開到了多瑙河。此時,法軍已橫跨於奧軍交通線的兩側,戰鬥還未開始,法軍已經贏得了戰前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