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當努力奮鬥,有所作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沒有虛度年華,並有可能在沙灘上留下我們的足跡。
——拿破侖
(一)
在歐洲各大國當中,拿破侖謹慎地選擇著可能成為同盟的對象,他首先將橄欖枝伸向了沙皇俄國。
沙皇保羅一世對法國革命有著不可抑製的恐懼和憎恨,他害怕革命火焰蔓延到沙俄。因此,他與同樣憎恨法國革命的英國、奧地利聯合起來,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在對法戰爭中,他還派出俄國可供調遣的全部兵力向法國開展,但俄軍最終一敗塗地。當大軍回國時,隻剩下了四分之一。
對於這個巨大損失,保羅一世將不滿全部發在了他的同盟夥伴身上,他埋怨奧軍和英軍沒有有力地配合俄軍,導致俄軍幾乎全軍覆沒。與此同時,他對另一個同盟夥伴英國更加惱怒,對維也納內閣也怨恨連連。
俄國對盟友的諸多不滿被拿破侖一一看在眼裏,他決定將沙皇俄國從反法同盟軍中分離出來,變成法國的盟友,讓強大的盟軍分崩離析。
馬倫哥戰役結束後,拿破侖回到巴黎,隨即便給保羅一世寫了一封信,表示如果駐守馬耳他的法軍守軍最後因某種原因撤離時,馬耳他島就交給沙俄,讓沙俄以聖約翰騎士團大統帥的身份代為照管。
這個“禮物”簡直送得太巧妙而及時了。當時駐守在馬耳他的法國部隊已到了內外交困的地步,周圍全是英國艦隊,一個法國士兵都逃不出去。在這種情況下,法軍根本支撐不了多久。而沙皇一直想以這個小島為據點,進而在東南方威脅土耳其,拿破侖對此非常清楚。因此,他及時地給沙皇送去了這劑絕妙的心藥,讓沙皇費盡心血也得不到的馬耳他島如今輕而易舉就收入囊中。
此外,拿破侖還采取了另一個籠絡沙皇的手段。在此之前與法國的戰爭中,俄軍慘敗,有1萬名沙俄士兵成為法軍俘虜。馬倫哥大捷後,許多法國士兵也被反法同盟俘虜,為此拿破侖曾向英國和奧地利提議互換俘虜,但遭到兩國拒絕。現在,拿破侖在給沙皇的信中稱,法國願意馬上釋放俘虜的俄國士兵,而這一寬宏的舉動卻不需要俄國付出任何代價。
拿破侖說到做到,不久,被俘的俄國軍官和士兵們便重獲自由,返回俄國。回國的俄軍對他們在法國受到的待遇自然是交口稱讚。
拿破侖的這些舉動令本來就不怎麼和睦的俄英關係更加僵持,保羅一世也被法國人的熱情和拿破侖的不計前嫌所打動。於是,保羅一世與拿破侖開始頻繁通信。昔日與法國瘋狂對戰的俄國,逐漸成為法國的朋友。
與之相對的,沙俄對英國愈加不滿。1800年8月29日,保羅一世頒布了一項針對英國所有船泊的封港令,並聯合瑞典、丹麥和普魯士一起對付英國,將剛愎自用的英國人從波羅的海排擠出去。
法俄雙方很快就攜起手來,企圖共同控製中歐和南歐的事務,一起抗衡英國在海上的霸主地位。拿破侖對此次聯盟很滿意,因為他必須先打敗據海稱雄的英國,才能實施他征服東方的計劃。
就在法俄的強大聯合準備一起遠征印度、對付英國,讓英國王室處於慌亂和忐忑中時,一件意外發生了:1801年3月11日,拿破侖的盟友保羅一世在俄國宮廷政變中身亡了。
聽到這個消息,拿破侖咆哮得幾乎不成體統,他對俄國人所實施的手段、恩惠,以及將得到的利益,現在統統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可恥的英國人,在巴黎企圖炸死我沒得逞,現在又通過彼得堡的陰謀要暗算我!”
拿破侖歇斯底裏地叫喊著,對英國的仇恨,使他將自己遭受的暗殺及保羅一世之死這筆賬全部算在英國人頭上。
新繼位的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並沒有繼續保羅一世時期的政策與法國交好,轉而再次與英國親密起來。至此,法俄聯盟宣告破產。
(二)
雖然與俄國聯盟時間很短,但這次聯盟還是給拿破侖帶來了一些幫助,那就是奧地利對法俄聯盟多少帶有一些恐懼。
馬倫哥戰役結束後,1800年10月,奧地利派代表柯本茨來到法國,與以拿破侖和塔列蘭為代表的法國進行談判。談判進行得很艱難,但由於奧地利在戰場上的失敗,不得不接受拿破侖提出的苛刻條件。1801年2月9日,法奧雙方簽訂了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