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盡管拿破侖希望他重返法國可以給人民帶來和平和自由,但事實上,他帶來的卻是火與劍,因為同盟國拒絕拿破侖向他們提出的一切和平建議,他們一心要將這位戰爭雄鷹關入牢籠。
被國內外危急形勢束縛了雙翼的拿破侖,此時心急如焚,焦慮不安。就在這時,他在路易十八的辦公室裏偶然發現了一份1815年1月3日英、奧、法三國簽訂的對付俄普的同盟條約副本。這讓拿破侖十分高興,他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一把瓦解同盟國的利刃。
隨後,拿破侖立即將這份公文送給正在維也納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想以此離間反法同盟,並敦促沙皇與自己合作。
亞曆山大接到這份秘密條約後,果然大怒,馬上叫來奧地利首相進行質問。
然而拿破侖沒想到的是,亞曆山大一世最後竟然忍住了憤怒,將這一紙文書當眾投入壁爐裏的熊熊火焰中。不僅如此,亞曆山大還號召同盟國之間立即停止爭鬥,共同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拿破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亞曆山大看來,與那份英法秘密同盟比起來,拿破侖才顯得更加可怕和更有危害力。如果不打倒拿破侖,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秩序都將徹底動搖。
拿破侖再次失望了。
聯軍一步步逼近法國,戰爭近在眼前,拿破侖必須馬上打造一支強大的帝國軍隊,以抗擊聯軍的圍攻。
在拿破侖被流放在10個月裏,由於經濟蕭條,法國軍隊已大幅裁減,連征兵製度都被路易十八廢除了。為了征得兵員,拿破侖號召業已複員的軍人及遣返的戰俘歸隊,同時召集國民自衛軍。
同時,他還下令蒂爾和凡爾賽兵工廠立即生產步槍,甚至授權到英國或瑞士購買步槍。
除了兵員與武器外,拿破侖最缺乏的就是有能力的指揮官。現在,隻有塞納、蘇爾特、內伊、莫蒂埃、弗歇爾和格魯希等人願意為他充當軍隊的指揮官。
拿破侖以超乎尋常的充沛精力和高效能的組織能力,終於在短短的時間內組織起了帝國大軍。到1815年5月底,拿破侖的總兵力已達28.4萬人,並頒令正式組建為4個新軍團,即北方軍團、摩澤爾軍團、萊茵軍團和阿爾卑斯軍團,其中北方軍團為主力軍團,拿破侖親自指揮。此外,他還組建了3個“觀測軍”,分別保衛侏羅、瓦爾和比利牛斯邊境。
就這樣,拿破侖在不足3個月的時間裏便組建起一支幾十萬大軍的帝國軍隊,書寫了他軍旅生涯的另一頁輝煌。6月1日,拿破侖在五月廣場舉行慶典,企圖用自己一貫的號召力喚起國內所有男性公民的愛國熱情。然而除了軍隊,法國人民並沒有他期望得那樣熱情高漲,大家的臉上流露出一種對戰爭充滿恐懼的神色。
此時,同盟國聯軍已經兵分5路,開始了第二次大舉進攻法國的行動。英荷軍團9.3萬人,由英國將領惠靈頓公爵指揮;普魯士軍11.7萬人,由布呂歇爾指揮。這兩個軍團已在6月14日集合完畢,部署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以東一線。奧地利軍約21萬人,由施瓦岑貝格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上遊;俄軍15萬,由巴克萊指揮。奧意軍7.5萬人,由弗裏蒙特指揮,在意大利北部的德意邊境集中。
同盟國已經協商決定,在6月27日到7月1日之間,越過法國邊界向法軍發起進攻。屆時,惠靈頓、布呂歇爾和施瓦岑貝格的3個軍團直接進攻巴黎,巴克萊軍團作為第二梯隊,隨以上3個軍團之後行動,準備隨時援助他們之中任何一個進攻失利和損失嚴重的軍團,繼續向巴黎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