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弗洛伊德先生那個,咱們最好盡快切入神經性暴食症哈,要不這麼多專家學者等著呢,咱們節目時長有限啊。
弗洛伊德:好,我之前說的就是跟神經性暴食症非常相關的啊。剛才說到童年經曆,其實就是本我的欲望進入潛意識中,可能會形成各種心理防禦機製讓我們當時感覺比較舒服,不至於被打垮。那麼長大以後,這種防禦機製可能就會隱藏在你意識不到的潛意識裏,對好多行為和看法都造成影響。
飲食是任何生物都需要的最基本的生存本能,也是嬰兒最開始接觸世界的基礎性的事物。當嬰兒的小嘴觸碰到媽媽的乳房,甜美的乳汁填補饑腸轆轆的肚子時,這個世界給予人們的第一件禮物就是食物。所以,在吃東西的過程中,嬰兒不但填飽了肚子得到了滿足,還體驗到了甜美滑過口腔中的快感,甚至還有對媽媽深沉的愛戀。這些都是和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息息相關的,我們常說的“安全感”、“控製感”、“自尊感”其實都是來源於此的。
所以,如果嬰兒時期這樣傳統的喂養方式沒有良好地進行,不管是媽媽比較忙還是斷奶比較早,都會讓嬰兒與世界早期的連接受到挫折,也就是說,對於“吃”這件最基本的事情沒有得到滿足。那麼說到這兒,大家可能都比較清楚了,從小沒有得到滿足,長大之後自然就會對食物特別敏感,需求量特別大,變成“吃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而且,由於早期媽媽沒有給予足夠的愛,可能會讓孩子們自尊感比較低,也就是不太自信。對自己身材不自信的“吃貨”,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麼?這就不必說了吧,肯定是邊想著減肥邊狂吃,狂吃完又後悔自責的狀態。久而久之,發展成神經性暴食症也就不足為奇了。
主持人:弗洛伊德先生講解得非常詳細清楚,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他對於神經性暴食症的看法。那我試著總結一下,按照弗洛伊德先生的多年研究,神經性暴食症其實就是源於我們嬰兒時期的喂養方式不順利,從而形成對食物潛意識的追求和自尊感的降低,導致了暴飲暴食,對嗎?弗洛伊德: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主持人:那好,下麵我們有請馬斯洛教授來介紹一下他獨特的觀點吧。
馬斯洛:好的,謝謝主持人。我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理論。我把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五種需求就像金字塔那樣從低到高排列起來,底層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才能出現上一層的需求,人的自我發展就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律,不斷地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才能夠有精力有能力滿足高層次的需求,我們常說的“溫飽思欲”也是這個道理。這個理論可以稱為“需要層次理論”,它和弗洛伊德教授的精神分析學派不一樣,需要層次理論更強調人的內在價值和內在潛力,而不是單純的本能的需要。
主持人:教授說的這點我也比較讚同,需要層次理論在體現不同國家差異的時候也比較明顯。像我們在非洲的難兄難弟們,多數都在為了溫飽問題苦苦掙紮著,可能根本沒有精力考慮自我價值的實現什麼的。就像前麵說過的,在大饑荒的年代,我們的父母能穿著軍大衣、吃著玉米麵過日子就算是小康了,可能很難想象如今平板電腦滿天飛,IMAX-3D大銀幕的視覺和精神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