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錢的重要性。我們既不提倡大手大腳地亂花錢,也不讚成那種隻知道把錢往儲蓄罐裏塞、連請自己的好朋友吃一根冰激淩都不舍得的“小氣鬼”做法。有錢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更要學會合理地使用錢。同時,也不要把錢看得太萬能了。畢竟,大人們掙錢都不容易,“壓歲錢”代表的是他們對我們的一片心意。如果你真那麼想發個大財的話,嗬嗬,還是等長大之後,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財富吧!
年夜飯
下麵,大家最期待的除夕大餐——年夜飯就要登場啦!作為中國人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年夜飯講究的就是種類豐富、花樣繁多。想想看,這頓飯要從除夕的下午,一直吃到半夜,甚至吃到大年初一的淩晨,菜不多怎麼行呢?況且,平時剩飯剩菜是浪費,但年夜飯是一定不能當晚就被吃光的。否則,就無法表達出祈願新的一年“富足有餘”的祝福了。
因此,中國各地的年夜飯幾乎就是當地美食的一次“大集合”。例如,陝西年夜飯規格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是炒菜和涼菜,“八大碗”則以燴菜、燒菜為主。湖北年夜飯必有“三蒸”、“三糕和“三丸”。“三蒸”是指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羔);“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而東北的年夜飯一般要炒八個、十個或十二、十六個菜不等,反正必須是雙數。浙江有些地方講究年夜飯要做“十大碗”,意為“十全十福”。江西南昌地區的年夜飯也有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個菜、兩個湯……哎呀,不說了,上菜!
上海
除了象征“年年有餘”的魚肉之外,與“發財”諧音的發菜也必不可少。黃豆芽也因帶有“發”之意,而成為必吃菜。水果要吃柑子,意為“除夕吃紅柑,一年四季保平安。”還要吃些芋頭,說是:“除夕吃芋頭;一年四季不犯愁。”此外,又名安樂菜的豌豆,以及長生果等名稱吉利的食物,也很受歡迎。
湖南
年夜飯必備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另外還要做一隻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大年初一早上,吃的第一樣東西必須是年糕,寓意“步步高升”。
安徽
年夜飯餐桌上要備兩條魚,一條鯉魚隻能看不能吃,用於祭祖,又表示年年有餘。而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征連子連孫,人丁興旺。還有一種“中和”菜,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台灣
年夜飯桌上一定要有芥(jiè)菜,叫“長年菜”。也有的人家做韭菜,取“韭”和“久”諧音,象征長壽。蘿卜也不可少,因閩南話管蘿卜叫“菜頭”,表示“好彩頭”。多數家庭要買海鮮貝類,因為貝殼為古代貨幣,可作為錢的象征。吃剩的貝殼被收存起來,寓意全家不缺錢。還要吃一種烏龜形的豆沙年糕,有益壽延年之意。
江西南昌
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廣東
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象征善於計劃)、魚(象征年年有餘)、生菜(象征生財)、腐竹(象征富足)、蒜(象征精打細算)等以求吉利。
東北
年夜飯必須包括所謂的“四大件”,即:雞、魚、排骨和肘子。此外,小雞燉蘑菇、大燉菜、紅燒鯉魚、豬肉燉粉條、醬骨頭……都是過年時的必吃菜!而且,有一道菜是必須得有的,那就是“殺豬菜”。以凍好的肥豬肉為主要原料,加上酸菜、血腸一起燉,大年三十晚上熱騰騰地一上桌,又香又暖和!
山東
年夜飯的代表菜就叫做“過年菜”。就是將豬血、豆腐、豬肉、白菜、粉條等放在一鍋裏,加上各種家常調料一起燉,簡單而美味。臨近海邊的地區常吃各式海鮮,如油潑鮮魷、蒜蒸扇貝、辣炒蟶(chēng)子、香芹蜇頭等。此外,將紅棗蒸入饅頭中做成的“棗餑餑”也是山東人過年必吃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