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給未來一個承諾(2)(1 / 2)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魯迅(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文學家)

一個想要成功的人是不能夠安於現狀的,對現狀不滿,才能激發人向上的動力,進而改變現狀,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從這種意義上說,不滿是人進步的源泉。一個人一旦滿足於自己目前獲得的成就,便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標。而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不前進便意味著後退,就可能被無情地淘汰。一旦你停止前進,便會被別人所趕超。

在人類航海史上,哥倫布靠著超越的信念和勇氣,書寫下光輝的一頁。在他每一天的航海日記上都會出現這樣一句話:“我們繼續前行!”是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攀登、不斷超越的過程,漫漫人生路途中,也許會陰雲密布,令你感到茫然無措,但是隻要從始至終都堅定自己的信念,就會迎來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美景。

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創始人。管理公司多年,李彥宏仍然經常感覺自身還有許多地方需提升,在一次戰略溝通會上,他通過網上直播再次向全體百度人重申:“我們做事必須有領導者的心態,要不斷追求更好,把每件事做到極致。”“閃電計劃”是百度將事情做到極致的一個典範。

2001年年底的中國互聯網正經曆泡沫破滅的陣痛。當時還隻是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的百度也麵臨客戶拖延付款的財務困境。李彥宏思考良久,決定發動“閃電計劃”,他以平靜地口吻告訴工程師們:“我們這個小組要在短時間裏全麵提升技術指標,特別是在一些中文搜索的關鍵指標上要超越市場第一位的競爭對手。”

那時,百度與市場第一名的規模相差幾十倍,而當時百度產品技術團隊隻有15個人,要做出對手800個人做出的產品,這樣的超越談何容易?工程師們唯有日夜無休地開發程序,全力以赴。

在最困難的時刻,李彥宏為大夥打氣:“我們必須做出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才能活下去,而且活得比誰都好。你們現在很恨我,但將來你們一定會愛我。”正是這次隻有15個人參與的“閃電計劃”,用了9個月時間,搶占了用戶體驗的製高點,一舉奠定百度在中文搜索領域的龍頭地位,從此,百度的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路越走越寬。

把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永不滿足,將事情做到無限接近性價比最高的那個點。對每一個人來說,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會有成功的驚喜在不遠處等著。

不思進取的人不但不能夠發展,說不定還會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被淘汰。隻有那些能夠不斷學習,適應形勢需要的人才能夠在這個社會中長久地生存。一個和自己較勁,不滿足於現狀的人,就擁有了不懈的動力,憑借這樣的動力,不斷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將任何事情做到最好,也為改變自己的命運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說過:“如果我們每個人不是把事情做到九分,而是做足十分,如果整個企業所有人都這樣,我相信我們的員工就能拿到10倍於現在的工資。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改進一點,做足十一分,盡到十二分的責任,我們就能夠趕上歐美。企業發展了,個人也才會隨之發展。”韋爾奇說:“要麼做行業第一,要麼做行業第二,達不到就不要去做。”人的追求在哪兒,他的人生也就在哪兒,追求永無止境,你的成就也就永無止境。

【北大心理課筆記】

胸中有了大目標,泰山壓頂不彎腰。小草有根才能發芽,人隻有不滿足於現狀,誌向高遠,才能取得大的成就。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永不滿足,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堅持理想要像你對初戀的堅持

相對而言,我們比較幸運,堅持的人都活得還不錯。當然,離開的人未必活得很糟糕,但我還真沒發現活得很好的。因為他有時候思想價值觀發生變化以後,他覺得這兒是不滿意,到一個地方以後,他還是覺得不滿意。

——馬雲在北大演講(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

凡優秀的人都是始終能夠堅持理想的人。的確,這句話在一定意義上道出了優秀的真諦。正如亞裏士多德的那句話所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並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堅持理想,是我們自己確定人生價值的最大值,隻有逐漸地接近理想,才能獲得更為充盈的人生,才能長久地支撐著一撇一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