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型視角下的《獻給艾米麗的玫瑰》(1 / 2)

原型視角下的《獻給艾米麗的玫瑰》

文學評論

作者:侯廣麗

摘 要:在《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福克納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南方女性形象——艾米麗。本文將用原型批評理論解讀這一短篇小說,並對主人公艾米麗體現出的兩個原型意象做出分析,即替罪羊原型和南方淑女原型。

關鍵詞:艾米麗;替罪羊;南方淑女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9-00-01

威廉·福克納是傑出的美國南方作家之一。他擅長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寫,來反映出自己的深刻見解。他的小說主題經常圍繞著孤獨,回憶和沒落的南方社會而展開。在《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他刻畫了一個性格扭曲的女性,艾米麗。通過對其體現出的兩個原型形象做細致分析,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主題。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創立了原型批評理論。他認為主要的原型形象都來源於集體無意識。原型形象是原型對個人心靈逐漸累積的經驗起作用而形成的深層基礎形象,擁有普遍而概括性的意涵(Zhu Gang,2005:138)。諾思洛普·弗萊是第一位運用原型批評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的學者,他認為原型就是一個典型的,或是反複出現的意象。原型批評作為一個社會事實和交流模式而存在,從而可以用其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Frye,1973:99)。總體來說,大多數原型意象都與古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有關。而古希臘羅馬神話與聖經滲透於整個西方文學世界,《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也不例外。因此,這部文學作品也可以用原型批評理論來分析。

一、替罪羊原型

在西方文學作品中,替罪羊原型並不陌生。每當提及替罪羊時,人們就會想到最大的替罪羊,耶穌基督。他通過自己的死亡來贖了人類的罪,從而拯救了全人類。在古希臘的儀式中,人們也通常會向酒神獻上替罪羊為祭,以求平安與繁榮。這一儀式深深地影響著古希臘偉大的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把自己當做替罪羊獻上,以此來潔淨自己的國家,拯救百姓。在現代文學作品中,許多替罪羊原型意象也都是充當著潔淨者和拯救者的。

弗萊認為替罪羊既是有罪的又是無辜的,這一觀點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生活在一個有罪的世界裏,自然免不了受其影響。但他們所遭受的卻遠遠超出對自己的罪的懲罰。這就好比一個高喊的攀登者遇到了雪崩。雖然他的喊聲會產生震動,但也不至於到雪崩。 艾米麗具有替罪羊的特征。她是有罪的,因為她生活在一個彎曲悖謬的世界。雖然繳稅是公民的義務,但她拒絕賦稅。此外,持有畸形愛情觀的她,不惜殺害自己的愛人,來保全所謂的愛情。 但艾米麗也有她無辜的一麵。她渴望真愛,她並不想也沒有故意傷害他人。她所有的過激行為,都是由於對簡單純潔的精神世界的執著追求。

替罪羊主題中的主人公,多半都是被驅逐出本族而淪落到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裏。(Frye, 1983:192) 盡管艾米麗是“一個傳統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征”(福克納,2002:41),她還是作為一個替罪羊被趕到了有罪的世界,從而被這個世界所影響。她自以為擁有特權就可以不交稅。她也不允許別人碰她郵箱上的釘子。但與此同時,她也相應地做出了犧牲。她必須像一個楷模一樣活著,遵守一係列所謂的道德標準。艾米麗永遠不能隨心所欲地生活。她別無選擇,不得不放棄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權利。她無法擁有正常的婚姻與家庭。她隻能像一個安靜的南方淑女一樣,看著自己的父親趕走一個又一個追求者,最終,自己卻變成了一個古怪的老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