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每當會館舉行祭祀酬神活動的時候,也為福建人群體提供了一些娛樂活動。比如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的天後誕辰算是會館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了,在這一天的前後數日內,會館要舉行祭祀儀式,為了酬神還要請戲班子進行戲劇表演,場麵極其宏大,以曆史最為悠久的泉漳會館為例,在請戲班表演的同時,也會舉行宴會,這種活動往往會持續三天。
(二)祈福消災
作為海上女神,天後得到了以海為身的福建人的崇拜,因為他們相信天後可以保護航運順利,保佑他們身體健康,財源廣進等等。《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中有記載說:媽祖的保護範圍“一者,誓救舟船,達於彼岸;二者,誓護客商,鹹令安樂;三者,祛逐邪崇,永得消除;四者,蕩滅災屯,家門清靜;五者,追捕奸盜屏跡潛行……”6
由於當時社會政府對於海上航行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和重視,而航海技術又相對落後無法保證在航運途中的安全,因此他們渴望有超自然的力量來保護自己。就是由於這種心理需求,天後就成為了他們心中的保護神,無論是巨商大賈還是普通漁民都會向天後祈福以求消災解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上海閩商所建會館中幾乎都建有天後宮。作為閩商聚集的場所,廟館合一給他們提供了便利的祭祀條件,通過祭祀等活動,以求平安。通過這種行為以求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三)促進團結
共同的天後信仰在福建人群體中形成的文化紐帶可以將他們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許多福建會館都以促進團結,互助互惠為宗旨。
福建人從來不吝惜對會館的捐贈,一方麵是表達對天後的尊敬和供奉,另一方麵是為舉辦同鄉服務提供必要的經費。因此福建會館往往擁有足夠的經費從容地進行同鄉服務。正是由於天後的偶像魅力,才會使人們無論是受到挫折還是取得成功都會祭祀供奉天後,而這種捐贈又往往會用於同鄉服務。這樣,會館不僅僅在上層閩商心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下層福建人心目中會館也是他們在異地他鄉的依靠。
除了增強整個福建人群體凝聚力外,天後的共同信仰也會在在整個群體中形成一種公共約束力,當群體中發生分歧和衝突的時候,這種約束力往往可以讓雙方化幹戈為玉帛。《潮惠會館二次遷建記碑》碑文中有記載:“……;亦以懋遷貨居,受廛列肆,雲合星聚,群萃一方,詎免睚眥,致生報複,非賴耆舊,曷由排解?重以時勢交迫,精梁故多,橫征私斂,吹毛索瘢,隱倚神叢,動成瘡痿。雖與全局無預,而偶遭株累,皇皇若有大害,踵乎厥後,既同井邑,宜援陷阱,凡此皆當憂其所憂者也。縱他族好行其德者,亦能代為捍衛,而終不若出於會館,事從公論,眾有同心,臨以明神,盟之息壤,俾消釁隙,用濟艱難,保全實多,關係殊重。”7這段文字可以表明,這種約束力能夠有效的化解群體內部的矛盾,進而團結整個群體。
三、福建人的撤離與上海地區天後信仰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