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上海福建人的天後信仰(1 / 3)

淺析上海福建人的天後信仰

文化論壇

作者:陳傑

摘 要:早在宋代,福建人就帶著他們的天後信仰來到了上海,至上海開埠,天後信仰在上海開始興盛。福建人在上海成立會館,並把天後宮築在會館裏,形成了廟館合一的獨特形式。在福建人的生活中,天後是十分神聖的。他們成為了傳播天後信仰的主要力量。然而,民國時期,天後信仰又隨著福建人的撤離而衰落。本文試圖探析上海福建人對上海地區天後信仰興衰的影響以及天後信仰在福建人群體中的作用。

關鍵詞:上海;福建人;天後信仰

作者簡介:陳傑(1989.04-),籍貫:上海鬆江,雲南民族大學,專門史專業,碩士。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9--02

一、福建人的活動與上海地區天後信仰的傳播

天後信仰的傳入與福建人在上海地區活動時息息相關的。研究推測“上海有福建人的蹤跡至少可追溯至宋代”1而最早有史料記載的天後宮也是在宋代的時期出現。據元代宋渤的《(順濟)廟記》記載:“蒲有神,號故順濟……鬆江郡之上海為祠,歲久且圯,宋鹹淳中,三山陳侯提舉華亭市舶。”2“順濟廟”就是聖妃宮。從這條記錄表明,至少在宋鹹淳年間,上海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天後廟。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福建人在上海從事貿易活動的同時,也將他們的天後信仰來帶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開埠前後,上海地區的天後信仰逐漸興盛起來。而福建人在這一時期中毫無疑問地充當了排頭兵。

這一時期,福建人在上海的活動十分頻繁,“南市十六鋪以內,帆檣如林,蔚為奇觀。每日滿載東北、閩廣各地土貨而來,易取上海所有百貨而去。”3福建人在上海進行貿易活動並建立了大量的會館,有泉漳會館、興安會館、三山會館、潮州會館等10餘所。而這些會館中幾乎無一例外的建有天後宮,供奉這天後像。形成了廟館合一的獨特形式。不僅如此,福建會館對於有關天後的活動也十分重視。如每年的三月二十三日這一天是天後的誕辰。在這一天會館都要舉辦大型宴會,人們一邊看戲,一邊喝酒,而這樣的宴會通常要持續舉辦三天。除了大型慶典,祭祀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福建人經常從事海上活動,因此每年在天後誕辰殺牲祭祀,商人以求航海順利,漁民以求漁業興隆。《遊滬筆記》中就有:“天後誕,粵閩各商及海舶皆演劇伸敬。”4這樣的描述。

福建人對天後崇拜有加,他們定期舉行頗具規模的祭祀、廟會,以表達自己對天後的尊敬,同時祈求天後的保佑。由此可見,上海開埠時上海地區的天後信仰逐漸達到鼎盛,信徒逐漸增加,福建人在這中間無疑又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天後信仰在福建人群體中的作用

(一)精神歸屬感

上海開埠前後,眾多福建人聚集在上海,對於身處異地他鄉的福建人來說,天後成為了他們共同的信仰,也是他們維係相互關係的重要紐帶。他們通過定期舉行宴會和祭祀天後的活動,讓有共同信仰的人們一起參與其中,即使一種娛樂也是在尋求一種精神的歸屬感。如民國時期的閩商鄭孝胥1898年3月20日至6月8日期間,9次前往三山會館,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如此頻繁的前往三山會館,可見對於在異鄉的福建人來說尋找歸屬感是極其重要的。又有《創修建汀會館始末碑》記載:“嘉慶初年,先君於與同邑王君耀先、傅君晉三、楊君學樣,醵金置上海南郊田創立義塚,複於董家渡購屋樹椽,春秋祭天後,借祭餘以聯鄉誼。”5從這段碑文記載可以看出天後是福建人共同的精神寄托,將共同擁有天後信仰的人群聯係在一起,形成文化認同,使處於異鄉的福建人產生一種極強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