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隻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於是便問他的嶽父說:“為什麼他的眉間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後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米市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隻留下這道傷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他想:難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殺的小女孩?於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麼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然後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並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係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運籌帷幄
【出處】
《史記》。
張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本是韓國人,韓國被秦國滅掉後,張良立誌為韓國報仇,他變賣家產,到外麵去結交英雄好漢。後來,他果然認識了一位勇士,就隨他去刺殺秦始皇。張良為此專門鑄造了一個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遺憾的是,這次刺殺行動失敗了,張良受到通緝,便逃到下邳(今江蘇邳縣)。他在下邳隱姓埋名,一麵鑽研兵法,一麵等候時機。
下邳距劉邦的家鄉沛縣很近。劉邦起兵後,張良就參加了他的部隊。張良身體不好,從未帶兵作過戰。但他足智多謀,為劉邦出了許多好主意。因此,他和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成為劉邦的主要謀士。
於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當上皇帝,稱漢高祖。漢高祖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慶功宴會,席問他對大臣們說:“我們今天歡聚一堂,說話不要有顧忌。你們說說,我是怎樣得天下的?項羽又是怎樣失天下的?”
大臣王陵等說:“皇上對將士有封有賞,所以大家肯為皇上效力:項羽嫉賢妒能,打了勝仗,就忘了人家的功勞,所以失去了天下。”
漢高祖笑了笑,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是成功還是失敗,全在用人的得當與否。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應軍餉,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無戰不勝,無城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代的人傑,我能用他們之所長,正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項羽連一個範增都不能用,還談什麼擁有天下呢?”大家都十分佩服漢高祖的高見。一年後,張良被封為“留侯”。
注釋
籌: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
釋義
在帳幕中謀劃軍機。常指在後方製定作戰方案。
朝三暮四
【出處】
《莊子》。
在戰國時,宋國有位老人,他十分喜歡猴子,家裏養了好多,整天圍著他轉悠,和他一起玩,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左鄰右舍都稱他“狙(古書裏指猴子)公”。
狙公很會揣摩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聽得懂狙公的話,他們生活的很快樂。
狙公的家境不好,口糧也不多。而猴子們吃東西時總是狼吞虎咽,一個比一個胃口大。狙公寧願自己勒緊褲腰帶,也不忍心讓猴子們挨餓,就這樣,鬥裏吃完了,吃甕裏的;甕裏吃完了,吃罐裏的……眼看一個個都底朝天了。這該怎麼辦呀?狙公犯了愁,想來想去隻有忍痛減少猴子們的糧食了。但他又擔心猴子們不樂意,就哄騙它們說:“以後,給你們吃橡栗,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夠吃了嗎?”猴子們聽說早上隻吃三顆,都生氣了,“吱吱”亂叫,左竄右跳,有的去抓狙公的手指,有的去拽狙公的胡子,有的去撓狙公的癢癢。還有的幹脆把狙公的鞋子藏了起來,弄得狙公哭笑不得。
狙公想了一會兒,便有了主意。他和顏悅色地對猴子們說:“好了,好了,別吵啦,我改正還不行嗎?以後給你們吃橡栗,幹脆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總可以了吧!”說完,還親切地拍了拍一隻小猴子的腦袋。
猴子們一聽,早上增加了一顆,非常滿意,搖頭擺尾,好開心。老猴子一聲召喚,群猴一齊伏下身子,不住地給狙公磕起頭來——它們是在向狙公感恩哩。狙公看著這情景,也捋著長胡子高興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