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潮汕文化的是是非非(1 / 2)

潮汕文化的是是非非

廣州人 廣州事

作者:黃敬聰

2015年3月3日,我與絕大多數在外務工人員一樣,帶著對家人戀戀不舍的離愁別緒,也踏上了返穗的大巴。此般情景,自從2007年9月赴穗求學伊始,至今已有二十餘次,而離別的傷感,並沒有因為次數的增多以及自身年齡的增長而衝淡,反而愈發強烈。個中緣由,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日漸年邁,加之自己孤身在外的緣故吧。

我家坐落在汕頭市金平區鮀蓮街道玉井村,是一個典型的潮汕家庭。之所以這麼說,一方麵是因為我家是一個多子女家庭,父母為了生下我這個男孩,曆盡千辛,逃避計劃生育政策,在生育了四個女孩之後,再生下了我。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潮汕各種習俗,各種倫理觀念,在我家都得到了較多的體現,比如說一年到頭的各種祭祀活動、宗族觀念以及重男輕女現象等等。雖然家中子女眾多,但是姐姐們皆已出嫁,而我又出門在外,故而一旦我離汕返穗,家中隻剩父母相依為命,這才有了前麵所說的感傷情懷。按照潮汕的傳統,是兒子負責父母的養老。去年畢業之時,父母親雖沒反對我在外工作,但內心極其希望我能夠長期呆在他們身邊,雖沒明說,但也經常旁敲側擊。比如父親常舉我同學回家工作後其父母親如何高興的例子,又說鄰家的孩子十分之乖,原因是其在深圳打拚了幾年之後最終還是選擇回汕工作,言下之意是在暗示我不孝。按理說若想讓我呆在他們身邊,將來隨我來廣州居住便可,可他們卻又明確表達了不情願,理由是因為城市的生活遠不如農村生活逍遙自在,且無法放棄各種祭祀活動。

潮汕地區注重祭祀的觀念,在老一輩人腦海裏相當根深蒂固。記得有一次我與一位長輩同車返穗,我們年輕人所帶多是特產,而她所帶的皆是祭祀用的香燭與冥紙。潮汕地區不僅習俗眾多,而且各種祭祀活動十分頻繁,且頗多講究。比如每月初一十五要拜門前、初二十六須拜土地神,還有各種神誕、祭祖以及全村的“鬧熱”(類似於粵西的年例)等等。潮汕地區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祭祀活動,是因為這裏盛行的是諸神崇拜的信仰,他們逢廟必拜,所拜之神,五花八門,不僅有佛祖、媽祖、關公、財神,而且有門神、土地爺、獅爺等,甚至自家開的大貨車,也會拜。這其實反映的是一種對神明純粹的敬畏心理,這種敬畏,強烈到哪怕我們小孩在家多嘴討論,也會遭到家長的訓斥。而這種諸神崇拜的心理與現象,又與一神教有著明顯的區別。最大的不同在於,絕大多數潮汕人隻停留在祭祀的層麵,並非像神教那樣,深入地去學習與研究該宗教的教義。如此一來便沒有像基督教,衍生出促進生產力發展以及推動慈善事業大力發展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在潮汕地區,基督教雖然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總體而言卻被絕大多數的居民所排斥。我們會將信仰基督教的行為稱為“食教”,由於習俗與生活習慣的差別,絕大多數家庭都不願與“食教”的家庭通婚。

對於潮汕人這種對鬼神的敬畏心理以及各式各樣的祭祀行為,外人看來,可能較多人會認為迷信,但對於在這片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我來說,反而認為更多的是習俗。當然,任何東西都必須一分為二地去看待。潮汕人在祭祀神明與祖先的時候,心靈雖然得到了較大的慰藉,但卻在祭祀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錢財與資源。而在祭品的購買上由於好麵子的大肆鋪張,卻又促進了內部供需市場的形成。不過,與這種祭祀心理伴隨出現了一種不良現象,在此不得不加以批判,那便是潮汕地區十分盛行地下六合彩的賭博。其泛濫程度甚至滲透到每家每戶,高至上萬,低至五毛,皆可下注,且一周多次。不僅嚴重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讓許多人的心理變得十分扭曲。比如在街上遇到一個精神病患者便衝上前去問碼,又如家裏一旦有親人過世,便在他(她)靈前問碼,真是可笑至極。歸根結底,這種現象,不僅與信奉鬼神的觀念有關,而且與不勞而獲、夢想一夜暴富的心理有關。當然,在此我隻是就事論事,並沒有泛指全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