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存的磨難(1 / 1)

——譯者序

《小鹿斑比》是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薩爾騰寫於六十多年前的一部童話小說。該書正式出版後,反響很大,很快便被美國好萊塢的迪斯尼公司拍成動畫電影。《小鹿斑比》電影拍攝得非常精美,發行獲得巨大成功,小鹿斑比的動畫形象很快在歐美地區家喻戶曉,成為少年兒童最喜歡的卡通形象之一。影片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小鹿斑比》一書的發行,書店裏的《小鹿斑比》頃刻被搶購一空。在以後的幾十年裏,《小鹿斑比》這本書一版再版,反複發行,至今仍是書店裏的暢銷書。現在它已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少年兒童必讀的一部經典童話小說。遺憾的是,我們國家的少年兒童主要是通過動畫片,而不是通過閱讀原著來熟悉小鹿斑比的。這次,譯者將德文本的《小鹿斑比》重新譯出,獻給千千萬萬的中國少年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從《小鹿斑比》這本原著中讀到更多精彩的內容,真正走進小鹿斑比的世界。

《小鹿斑比》敘述的是一隻小鹿的成長故事,是一部充滿愛與溫馨、探求生命存在和意義的作品。故事從小鹿斑比蹣跚學步講起,講述了他與森林裏的夥伴們一起曆經季節迭換、生存磨難,在一點點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時,心靈和情感也在不斷地受到洗禮和衝擊,對自己、大自然和屠殺他們的人類進行著艱難的認識和思考。小說既描寫了森林裏的和諧氣氛和動物們相互間溫馨的扶持與友愛,也展現了動物們的嫉妒、占有欲、爭鬥及麵臨惡劣的環境和可怕的人類時所表現出的迷茫和無助。小說不是以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驚險刺激的場景來取悅讀者,而是用極其細膩的筆法,將動物世界裏發生的一切描繪得栩栩如生,使讀者受到巨大的衝擊和感染,身不由己地融入故事的情節當中,和斑比以及他的媽媽、朋友們同喜同悲。

在作者筆下,動物的理想世界是寧靜的、和諧的、美好的。湛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地,蒼茫的森林,再伴以燕子的呢喃,黃雀的歡啼,著實給讀者勾畫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畫麵,使我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貴。同時,作者又用痛苦無奈的筆觸將潛藏在平靜祥和之下的各種威脅著動物們生存的矛盾和危險展示出來,強烈震撼著讀者的心靈。小斑比的成長過程從根本上講就是學會認識事物、明辨是非、保護自己的過程。小動物們雖然弱小,但家園一次次遭到破壞的現實,同伴一次次被殺戮的慘象,使他們懂得,生活需要積累和學習,要憑借智慧和勇氣才能生存下去。作者對此是不惜筆墨,而且寫得十分精彩。尤其是那段描寫斑比在鹿王帶領下,躲過“他”和獵狗的追擊,巧妙地轉到“他們”背後的章節,不僅是對斑比和他的夥伴的巨大讚美和同情,而且是對自命不凡的人類種種破壞自然、獵殺動物的愚蠢行為的諷刺和譴責。我們的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和斑比一起去認識許多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發生在大森林中那些新奇迷人的故事,而且可以建立起對大自然和動物世界的親近意識,自覺地把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各種動物當做我們人類自己的朋友。

和其他的世界兒童文學名著一樣,《小鹿斑比》不僅是少年兒童所鍾愛的一本書,而且也是許多成年人喜歡閱讀、收藏並推薦給自己下一代的書。他們中的許多人就是讀著這本書長大的,多年後,當他們為人父母,再次閱讀此書時,又會從斑比父母的身上獲得新的感悟。因為《小鹿斑比》講述的是一個生命誕生和成長發展的過程,所以必然涉及一個深刻的問題,那就是父母如何愛護和培養教育孩子。《小鹿斑比》這本書中始終貫穿著成長和教育這兩個主題。當我們認真讀完這本書,掩卷思考時,會發現書中的故事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主人公好像就是自己、自己的父母和朋友。這一點,恐怕是這本書受不同年齡段讀者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小鹿斑比》原文十分優美,充滿童真童趣。比如斑比第一次看到蝴蝶時對鹿媽媽說:“裏有一朵花在飛。”這就非常符合兒童的思維想象和欣賞習慣,讀來引人入勝,易於接受。譯者在翻譯時極力想保持原著流暢生動的特色,但因水平有限,翻譯不準確之處,還請讀者見諒,在這裏隻能先表歉意。

在這裏,譯者還想作一說明,原文中的斑比是麅子,雖屬鹿科,但體形和其他鹿相比要小許多,因此才有原文中斑比見到他的“親戚”——真正的鹿時表現出驚恐的描寫。但動畫片的譯名《小鹿斑比》已深入孩子們的內心,故本書也順其俗成將斑比譯為小鹿,把斑比見到的鹿改譯為體形高大的駝鹿。此番改動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望讀者原諒。

英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翰·高爾斯華綏讀完《小鹿斑比》後說:“我要特別地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愛狩獵的人。”但我更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的人,因為人類需要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