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雷鋒助她進哈佛(1 / 1)

簡安娜接到了女兒夏秀蘭從美國打來的越洋電話,說她要學習雷鋒,叫她帶一些關於雷鋒的資料給她。

簡安娜很奇怪,雷鋒和美國經濟掛帥的社會是截然相反的,學雷鋒豈不影響女兒進哈佛嗎?

到美國後,簡安娜才恍然大悟。原來秀蘭就要高中畢業了,學習成績雖名列前茅,但學校批評她除此以外,運動、對人的親和力、愛心、領導能力等簡直是一片空白。這種表現,不要說哈佛,連普通的大學都很難進。秀蘭這下急了,隻得進行惡補。她參加了班級的網球隊,還組織了乒乓球小組,自任教練。但如何來體現對人的親和力與愛心呢?她想起小時候的“學雷鋒”活動,這才要簡安娜給她帶關於雷鋒的資料。

秀蘭很有主意,譬如那首《學習雷鋒好榜樣》的第二句就被她改成“熱愛鄰居與朋友”。秀蘭又寫了不少啟事,請同學們來參加“學雷鋒”小組。

簡安娜對女兒的行為總是不放心,女兒一回來,就盯住她問“學雷鋒”活動開展得怎麼樣了?並強調,首先一定要獲得領導的批準、支持;第二步才是發動群眾,製造聲勢。獲得領導批準?女兒聽了,很奇怪地看著她:“我為什麼要得到領導批準?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負責。”

還跟簡安娜講了個笑話:校長看見布告後問她:“秀蘭,雷鋒是誰?是不是孔夫子的一個門生?”秀蘭告訴他說:“雷鋒是中國的一名普通士兵。”校長點點頭說:“對,士兵就是勇於犧牲自己來拯救別人的。”

秀蘭的“學雷鋒”小組星期六上午在超市門口有一場募捐活動。

簡安娜悄悄跟蹤秀蘭他們到了超市。在超市門口的停車場上,他們已擺開了陣勢,秀蘭把指揮棒舞得上下翻飛,指揮樂隊奏出一首首樂曲,其中就包括《學習雷鋒好榜樣》。其他人抱著募捐箱,分發傳單。來往的人也不當一回事,因為這種活動太多了。他們有的看傳單,有的理也不理。簡安娜也捐了二十元。她聽見秀蘭大聲疾呼:“這個組織雖小,但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幫助一切急需幫助的人。”聽的人雖不多,但秀蘭仍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簡安娜悄悄退下來了。她不願讓女兒知道她看見了這冷落的場麵。

晚上女兒回來了,疲憊不堪,喉嚨也啞了,但她還是興高采烈地宣布:募得了二百多元,用一半買了鮮花、糖果去老年公寓和弱智兒童收容所慰問,還為他們表演了歌舞,受到熱烈歡迎。這第一炮算是打響了。

“就是,就是!”簡安娜趕快表態支持。她問女兒以後準備怎樣進行下去,並警告她賬目一定要搞清楚。秀蘭表示她一分錢也不保管,開箱時由全組點清簽名並存入銀行,開支必須經全組同意。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秀蘭說,“我信心十足,也很愉快。”簡安娜這才發現女兒的確是忙,自己的功課要做好,還要打球、搞各種活動,往往到深夜才休息,第二天一早又出去了。一個月後,秀蘭喜滋滋地拿回一張報紙給她看,那是本地區辦的一張小報,上麵登有一則消息:某中學的“學雷鋒”小組在老年公寓慰問一個瀕危的老婦人。九十多歲的她已失掉記憶,朋友、親戚、子女都不來看她,但這些小天使卻給她讀《聖經》,唱讚美歌,還喂她吃蛋糕,那老婦人感激得淚流滿麵,說她將快樂地離開人間。

文章寫得很動人,上麵還附了一張照片,是她們全組的,秀蘭站在中間笑容滿麵地在招手。

“這文章寫得不錯,很動人。”簡安娜評論說,“是記者寫的嗎?”

“不,是我。”秀蘭笑著回答。

“是你?”簡安娜有些擔心,“你不怕別人說你作秀嗎?”

“不怕。”秀蘭回答,“這都是事實,是我努力創造的事實,我怕什麼?”簡安娜怔怔地看著女兒,覺得她確實變了,不再是小心聽話、謙虛謹慎的小學生了。

簡安娜的簽證時間到了,她很放心地回了國。半年後,秀蘭打電話來說:哈佛已錄取了她,同時也得到了獎學金,並一再感謝幫了她大忙的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