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抗戰時期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展觀
作者:魏咪咪
【摘 要】 抗日戰爭時期抗戰現實經驗的科學概括和整風運動的思想催化促進了毛澤東思想的成熟。毛澤東思想的成熟主要體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係統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理論的透徹闡述和黨的建設理論的豐富發展等方麵。研究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對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思想;成熟;條件;體現;啟示
一、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條件
毛澤東思想的成熟發展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縱觀抗日戰爭前中國共產黨十多年的革命實踐,可以看出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折反複的。1935年,在長征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點,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實際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麵,為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曆史基礎。從1921年黨的誕生到抗日戰爭的爆發,中國革命經曆了第一次國內革命以及土地革命戰爭的兩次勝利、兩次失敗。這兩次勝利與兩次失敗的鮮明對比,促使中共領導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總結,使黨對中國社會的曆史和現狀、中國革命發展規律以及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性的正確認識得到極大提高,並且全黨對於這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經驗總結,又推動了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成熟。
毛澤東思想的成熟發展是抗戰現實經驗的科學概括。從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和抗日戰爭的爆發,把中國推向了關鍵的曆史時期。在當時,中國戰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主戰場,但是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內部,各國之間矛盾重重。在這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如何爭取更多的同盟者並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最重要的課題。而抗戰爆發後,中華民族和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但國內各個階層、階級以及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黨必須團結全國各黨派人民,組成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武裝鬥爭,擊退日本侵略者。中共適應了曆史需要,及時完成戰略轉變,建立統一戰線,領導人民進行持久戰爭,為毛澤東思想的成熟發展增加了豐富內容。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成熟是整風運動的思想催化。抗日戰爭中後期,中共在延安成功地開展了全黨普遍整風。通過整風運動,我黨正確分析了曆史重大問題,全麵總結了黨的革命經驗和教訓,清算了左、右傾錯誤,尤其是肅清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作風,樹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促使了全黨達到在思想上、政治上以及組織上的統一團結。並且,毛澤東關於革命的理論思想、方針政策在全黨範圍內得到普遍接受。在此基礎上,黨的七大正式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係加以概括和闡述,並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為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毛澤東思想成熟的體現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係統提出。毛澤東結合國際環境與中國國情,深刻分析了中國革命形勢,闡明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曆史特點,並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和綱領。而《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以及《<;共產黨人>;發刊詞》的發表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最好體現。一是概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並對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任務、領導和前途等一係列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分析。二是製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三是總結實踐經驗,完善概括了中國的革命發展理論,總結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可以說,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最主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