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韓國傳統文化民俗遊戲(1 / 2)

淺析韓國傳統文化民俗遊戲

他山之石

作者:周瑋超

【摘 要】 文章概述了韓國傳統民俗遊戲的產生淵源及分類,韓國傳統民俗遊戲的時代變遷,介紹了典型的民俗遊戲尤茨、花圖,分析了傳統民俗遊戲的特征:傳統民俗遊戲是一種集團性、共同性的娛樂項目;傳統民俗遊戲是隨時代不斷發展變化的娛樂項目;傳統民俗遊戲是一種多樣性的娛樂項目。

【關鍵詞】 韓國;民俗遊戲;尤茨;花圖

民俗遊戲是產生於民間並在民間世代流傳下來的傳統遊戲。韓國傳統的民俗遊戲主要是指由古代庶民階層創造並世代相傳的一種遊戲性的民間行為。通俗意義上所說的遊戲往往隻是用來打發閑暇時間的一種娛樂活動,韓國傳統的民俗遊戲雖然也具有遊戲的這種一般屬性,但也有高於此屬性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筆者將在本文中對韓國傳統民俗遊戲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的探析。

一、韓國傳統民俗遊戲的產生淵源及分類

1、民俗遊戲的產生淵源

韓國傳統的民俗遊戲集娛樂、祭祀、咒術等多方麵特性於一體,其內在的產生動機多源於社會底層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自發創造或集體性的遊戲行為。由於受認識的局限性和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影響,古代韓國社會的民俗遊戲多是為了向自然神祈求風調雨順和趨利避害而產生的,常在臘月、正月、端午、秋夕等傳統節日期間進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些所謂的民俗遊戲實際上神聖性遠高於其作為一種遊戲本身的基本屬性——娛樂性,與其說是一種遊戲,倒不如說是另一種形式的祭祀儀式。後來在傳承過程中,由於人們的智力水平不斷提高,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這種民俗遊戲的神聖性逐漸弱化,遊戲的基本特性得以不斷放大,逐漸成為庶民層所廣為接受的一種娛樂方式。正如今天享譽世界的奧林匹克體育盛會,也是始於古代希臘社會每4年舉辦一次的祭典活動一樣。

2、民俗遊戲的分類

按照遊戲進行的月份不同可以分為一月份的遊戲、二月份的遊戲……十二月份的遊戲等。如一月份玩尤茨遊戲、踩地神遊戲、售賣寒冷的遊戲等等;三月份射箭遊戲;五月份蕩秋千;十二月份打陀螺、踢毽子等等。

按照遊戲人群的年齡大小可以分為兒童遊戲、成人遊戲、不分年齡段的集團性遊戲等。兒童遊戲一般有踢毽子、打陀螺、跳繩、吹哨子等;成人遊戲一般指射箭、跳跳板兒、放風箏、摔跤、尤茨遊戲等;不分年齡段的集團性遊戲有踩地神、跳繩、捉迷藏、踏橋等等。

按遊戲人群的性別不同可分為男性遊戲和女性遊戲。鬥雞、摔跤等是傳統的男性遊戲;而跳跳板、蕩秋千、跳圓圈舞、套圈遊戲等則是傳統的女性遊戲。

按遊戲人群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班(貴族)階層間的遊戲和庶民階層間的遊戲等。賦詩、唱作、泛舟、圍棋、象棋、演奏伽倻琴等是兩班階層間比較流行的遊戲;反之,摔跤、蕩秋千、跳跳板、點鼠火等則是庶民階層間廣泛進行的遊戲活動。

在各式各樣、林林總總的遊戲中,古代韓國社會中兩班階層的成人男性是遊戲的主體人群,這主要是因為這類人群具有時間上和經濟上的雙重富餘。

二、韓國傳統民俗遊戲的時代變遷

韓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集團性地聚集在一起飲酒、舉辦各種歌舞活動。扶餘國的迎鼓、三韓的四月祭等都是典型的代表。這種大型的國內集體活動往往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風調雨順,祈求來年福樂安康而舉辦的,人們用吃美食、喝美酒、唱歌跳舞等一係列遊戲活動來慶祝,並希望借此謀求內部團結、抵抗外部威脅。

與這種大型遊樂活動不同,小型的遊戲活動往往根據人們的年齡、性別、身份的不同而多種多樣。

三國時代的人們習慣於將事情與遊戲融為一體,通過遊覽山水、縱情歌舞等活動來修煉自身的道業和武藝。高麗時代遊戲大規模的發展、繁盛,賦詩會、馬球、射箭等遊戲層出不窮,將漢詩、詩調等創作好後再譜曲進行演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娛樂活動。隨著高麗末期儒家思想的傳入,佛教受到遏製,生產活動的重要性得以進一步被強調,遊戲作為一種浪費時間的娛樂活動曾一度廣受批判。朝鮮時期保留了賦詩、唱作、射箭、飲酒等項目,發展成為極具特色的“鄉飲酒禮”、“鄉射禮”等遊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