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愣了,雖然他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隻要能夠過得了梅迪辛博河,什麼辦法都想試試,但司機的這個建議還是讓他覺得太“美國式”了。
“還有,”他想,“有一件做起來很簡單的事,這些人怎麼就沒想到呢?”
“先生,”他對一位旅客說,“司機建議的辦法,我覺得有點兒冒險,可是……”
“有很大的成功機會!”那人答道,說完就背過臉去。【動詞:形象地寫出了那個旅客不願意聽路路通說話的樣子。】
“我知道,”路路通又對另一個旅客說,“可是隻要想一想……”
“用不著想,沒這個必要!”那美國人聳了聳肩說,“司機說了,能夠過去!”
“那當然,”路路通附和著,“能夠過去,不過,更為謹慎的辦法也許是……”
“什麼?謹慎!”普羅克特上校大喊大叫地說,偶然聽到的謹慎這個字眼讓他跳了起來,“高速前進,聽明白了!高速前進,懂不懂?”
“我知道……我懂……”路路通一再地說,誰也不想讓他把話說完,“不過,有個辦法,即便不說是更謹慎——既然你們覺得這個字眼刺耳——至少也可以說是更合乎情理……”
“誰在說話?”“說什麼呢?”“有什麼可說的?”“那個說‘更合乎情理’的人要幹什麼啊?”你一言,他一語,嘁嘁喳喳,叫個不停。可憐的小夥子不知道跟誰說話是好了。
“你是不是害怕了呀?”普羅克特上校問他。
“我?害怕?你開什麼玩笑!”路路通叫了起來,“那好,我今天就要讓你知道,法國人不比美國人膽小!”【語言描寫:寫出了路路通內心不服輸的心理。】
“喂,全體乘客,上車了!”列車長喊道。
“好!上車,”路路通重複了一句,“上車了!立刻上車!但你不能不讓我這麼想:人先徒步過橋,然後火車再過,這更合乎情理!”
可是沒人聽他的,也沒人想知道他的想法有沒有道理。
旅客們又都回到車廂裏,路路通也重新坐下,對剛才發生的事,他一聲沒吭。打惠斯特牌的人還在全神貫注地打牌。
機車用力地拉了一聲汽笛,【擬人:將機車比擬成司機,形象地寫出了機車拉笛啟動的樣子。】司機把車往後倒了倒,倒了大約一英裏。
隨著汽笛的第二次鳴叫,火車開始前進,慢慢的,速度越來越快,一會兒就快得嚇人了。隻有不住的轟鳴聲在遼闊的大地上傳得很遠,活塞速度達到了每秒進退20次,輪軸冒起了青煙。可以說,以時速100英裏前進的火車,給人的感覺是:整個火車對鐵軌已經沒有了重量,速度把重量抵消了。
火車像閃電一樣,嗖的一聲就過去了,【比喻:把火車比作“閃電”,形象地表現出了此時火車的速度已經達到了最高速。】車上的人什麼也沒看見,可以說,火車是從此岸跳到彼岸的。火車在狂奔,司機在衝過車站5英裏之後才把火車停住。
讓人感到吃驚的是,火車剛剛通過,早已糟朽了的橋就轟然倒塌,一頭栽進了梅迪辛博河。【動詞:“栽”字準確地描寫出了大橋轟然倒塌的樣子。】
寫一寫,練一練
A.幸運 B.運氣
1.有時候,( )真的是會影響到人們對事情的判斷。
2.喜歡微笑的人,總是能夠得到( )女神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