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厚在粉坊的工作是磨粉麵、漏粉條、喂豬、出豬圈(把豬糞從豬圈挖到豬圈外)。這些活前兩項是技術活後兩項是力氣活,都是出力流汗很辛苦的事情,但它卻報酬高,每天可得十個工分,而在生產隊一般強勞力也就是六七分,還有四五分的。因為黃忠厚不惜力氣人又老實厚道才得到這份工作,好多人對這份工作都垂涎三尺。
韓梅和黃忠厚結婚後看到丈夫工作很辛苦,便首先主動擔起了喂豬這一重擔。韓忠厚有空時把磨粉麵渣滓一擔擔擔到豬圈前,韓梅隻負責喂豬,韓忠厚忙時韓梅把渣滓分作兩次每次半擔,自己擔到豬圈前。她喂豬時胸前戴上圍裙,用長把大勺子在渣滓桶舀取滿滿一大勺,順著豬圈內靠邊牆的一溜豬食槽嘩嘩嘩從一頭傾倒到另一頭,盡量讓每頭豬都能吃到食吃好食。豬和其他動物一樣弱肉強食稱王稱霸,有的霸王豬進食時咬的其它豬不能近前,遇到這樣情況韓梅會拿起棍子把霸王豬趕跑,以保證其它豬都能同時進食同時增重同時長膘出售。在豬圈外還有一頭後腿殘廢的殘疾豬,這是經理買豬娃時誤買的,經理當時要扔掉這頭豬娃但被黃忠厚攔住留下獨養,現在已長到一百來斤,韓梅喂食時倍加珍惜。
出豬圈是一個非常賣力氣耗費力氣且收效很慢的大苦活,豬糞、尿、黃土(為滲和豬糞尿而人工墊進去的黃土)以及有時人為放進去的雜草(改善飲食)四樣東西,在多頭豬的踩踏蹂躪下陰幹或曬幹後猶如鋼板一塊,堅硬瓷實無比,必須用非常沉重的二齒或三齒钁頭掄圓掄高掄開刨,才能破解,有時連續刨幾下才能開一個小縫,累的人氣喘籲籲,特別是夏天大汗淋漓烈日暴曬,常常辛苦得令人難以忍受。每當此時韓梅總是在丈夫一旁照顧幫忙,端水遞毛巾,她急的有時想拿起钁頭刨幾下,但沉重的钁頭她根本拿不動,隻能拿起鐵鍁把刨下的豬糞往外丟幾下。黃忠厚覺得這樣肮髒粗糙的地方,根本不是婦女停留甚至幹活的地方,但趕了幾次也趕不走韓梅。
漏粉條是粉坊一項主要工作,也是一項技術工作,這項工作過去根本沒有婦女參與,曆史上也流傳下不讓婦女參與的習俗,但韓梅婚後多次出入粉坊找黃忠厚,擔渣滓,和大家很熟悉。另外韓梅愛動腦子,很會說很會事。老師傅袁六合是河南人,雖然技術老道手藝超群,但獨身在外有時衣服破爛,韓梅主動幫忙縫補漿洗。過去粉條、粉皮隻換加工原料高粱綠豆或賣錢,李經理認為他們為保證黃家莊高粱綠豆粉坊的聲譽必須這樣做。但有的人家裏沒有這兩樣糧食,隻有其他糧食,這就耽誤了生意,韓梅建議不論什麼品種糧食都收,雜糧可以斤數多一點,再把這些雜糧兌換成高粱綠豆,這樣做雖然麻煩點苦一點,但從理論上說絕對有好處。李經理接受韓梅的建議後粉坊的生意確實起色不少,紅紅火火。每逢漏粉條時粉坊總要找外邊幫忙人,大家異口同聲要求韓梅,因而韓梅也就順理成章地進來幫忙了。
漏粉條的工序是和麵、上瓢、漏條、撥鍋、撈條搭杆五步,韓梅工作是撈條搭幹,把從滾熱鍋裏用笊籬撈出倒在涼水盆裏的大宗粉條,用一隻手盤繞在自己另一隻手上,再套搭在一根約一米長的木杆上,並在木杆上要攤散開,不能讓粉條粘連成堆,把這樣的粉條木杆一排排架吊在熏蒸房裏,待一次漏條結束後把熏蒸房封閉,在房內燃燒硫磺使粉條變成好看的白色。韓梅工作很細心很講究很麻利,她把杆上的粉條盤繞的整整齊齊勻勻稱稱,當一杆粉條架吊上熏蒸房後,涼水盆裏的笊籬熱粉條還沒倒下,她趁這個空急忙幫上瓢人揉揣幾下盆裏待上瓢的粉麵團,因為這樣的粉麵團要不斷揉揣,越揉揣多越軟,越軟越容易上瓢,漏出的粉條越細越長越有勁道。
漏條結束後韓梅把盆裏的碎、短搭不到木杆上的粉條全部撈起,又重新倒到滾熱鍋裏讓其複煮了一下保證成熟,再撈到大炒瓢加上蔥花和各種調料炒熟,美味可口每人一碗,大家吃得十分滿意,吃完她又把大家碗筷收拾起清洗幹淨。
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寒冷的冬季來到了,粉坊開始漏冬粉條。
冬粉條和其他季節的夏粉條區別是:因冬季晝短夜長日照短北風多,必須用冰凍的方法幹燥粉條。而其他季節是用日曬、風吹的方法幹燥粉條。作坊旁邊有一地坑,冬季晚上十二點後氣候進入結冰時期,把漏好的粉條一杆杆懸掛在地坑裏,不斷地往粉條上潑灑冷水使其結冰,這一工作從半夜十二點到淩晨四五點要不斷多次進行,潑灑的水越多粉條凍得越結實,幹得越快。韓梅未到粉坊前這項工作由袁師傅和黃忠厚做,韓梅到粉坊後她讓袁師傅休息,自己夫妻二人做。
清晨天還未亮,黃忠厚把驢牽到磨房開始磨粉漿。同時在漿甕上放上壓漿桶,把磨盤上磨下的粉漿倒入壓漿桶,一邊咕嘰咕嘰用壓板擠壓著粉漿,一邊嘴裏朗格裏格朗的哼著小曲。韓梅把凍得杠杠的粉條放在蘆席上用木棒槌使勁敲打,直到把粉條上的凍冰敲開打碎,最後把粉條連同木杆一起放進熱水鍋泡一下,讓粘連在粉條上的冰茬殘渣徹底融化完,經這樣處理的粉條基本已幹燥,再在陽光有風地方稍加晾曬就為成品入庫。他們夫妻之所以這樣連軸轉不休息,一方麵是僅僅隻是一天,時間不長,二方麵是年輕有精力,三方麵也是更重要的一麵韓梅有喜了,他們非常高興,想多掙些公分為撫養小寶寶做準備。正應了那句格言:人得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第三回蓬蓽生輝
韓梅和黃忠厚結婚一年後有了他們的愛情結晶掌上明珠小芳姑娘。小寶寶大眼睛小嘴巴白臉蛋,活生生的小韓梅,一下把他們的小家庭照耀的明光彩亮蓬蓽生輝。夫妻兩視小芳姑娘為珍寶愛不釋手,黃忠厚一有空就跑回家裏抱起孩子又親又逗,韓梅更是嗬護備至,抱在懷裏怕燙著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灶王爺板上怕摔著。
高興歸高興喜歡屬喜歡,光景還要過日子還要度。那時是靠人口和工分分糧,靠工分分紅,養家糊口,韓梅一生孩子便不能到粉坊掙工分,又要給孩子增加營養,還不敢奢望高檔補品。當小芳八九個月時韓梅就下地幹活掙工分,把孩子一人留在家裏。
每天下地時韓梅把孩子一人放在炕上,炕口用一塊木板擋住,以防孩子跌下。好處是他們家鄉家家都是隻留炕口的封閉式土炕,除炕口外再無上下炕的地方。一切安置好後她才下地,臨出門上鎖時不放心,她還要返回看一次孩子有無異常。人常說“驚險處有狼,害怕處有鬼”,意外果然發生了,7月25日早上下地一回到家,韓梅就看見孩子躺在炕下地上,頭上摔了個大包,炕口擋板也掉在地上,叫不叫孩子不答應,她不顧口幹舌燥、渾身塵土、勞動疲勞,抱起孩子就往醫院跑。黃忠厚回到家看到煙囪不冒煙,鍋灶冰冷,孩子不在,心中就覺得不好,扭頭發現門扇上用粉筆寫下一行字“孩子掉炕,我去醫院”,他登上車子立即向公社醫院飛奔而去。還好,並無大礙,孩子隻是受了點驚嚇。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敢這樣在家丟孩子了,但工分還要掙,生計還要維持,韓梅就是這樣一種性格,再苦再累她也要扛著。此後她改變了方法,用一根棉布繩把孩子攔腰綁住拴在炕上箱子格上(炕上空中架衣服箱的木椽橫擔),讓孩子在炕上最遠隻能爬到離炕口一尺遠的地方。
再後來韓梅覺得這樣把孩子一人留在家裏總不是一個好辦法,便不再去地裏了,在家裏辦起了“養殖業”,養羊養豬。搞起了“割草養羊——羊奶喂豬——豬糞肥田(自留地)”的循環鏈。鑒於過去孩子留家不安全的教訓,每天出外割草她都帶著孩子。她請人用她們當地的荊條編製了一個小“背簍”,出門時總把孩子背在背上,每天下地前告訴黃忠厚她割草地址,到時候他去接她。
早春二月風和日麗,田野綠綠蔥蔥。韓梅一邊和背上的孩子吱吱呀呀說著隻有她母女能聽懂的話,一邊圪蹴在地上刷刷刷割著各種野草,茵陳、蒲公英、馬齒莧、薺菜等。呼呼呼一陣溫暖的春風迎麵撲來,暖洋洋地沁人心脾,筐內草已割滿,她把背簍靠在一米多高的土墊上,轉身扭頭解下背簍,取出孩子,坐在綠茵茵的草地上,解開衣襟掏出圓溜溜的豐乳把孩子抱在懷中喂奶。寶寶圓圓的小臉偎依在母親的懷中,兩隻大大的小眼望著母親,小嘴巴咕嘰咕嘰允吸著母親的甜蜜**。韓梅望著孩子稚嫩的綢緞般的小臉,望著孩子一鼓一鼓吃奶的兩腮,心中無比的欣慰,她靜靜地憧憬著寶寶未來的童話世界。
生產隊分糧數量上有限,質量上粗糧多細糧少,再者韓梅本身奶水也少,為解決孩子奶不夠吃,她把紅棗去皮去核用棗泥作為補充。黃忠厚妹子黃忠娥家裏有兩棵棗樹,黃忠娥多次給侄女送來大紅棗,今天她又來送,一進門看見韓梅在給孩子喂棗泥,急忙把孩子抱起說道:
“嫂子,你看我給寶寶還帶來了啥?”她邊說邊從提兜裏掏出一件衣服,韓梅拿起一看是一件非常好看的寶寶服,韓梅問掏多少錢買的,黃忠娥說不是買的,而是我花了一元錢買的布料請別人做的。韓梅生來好奇好問好動腦子,她繼續問:
“娥子,是誰做的手工這麼精細?”
“嫂子,不是手工是機工,是在縫紉機上做的,不光做工細而且加工快、費用低。嫂子,你肯動腦子學習腦子靈活你要做這個活保準成。”
當時縫紉機很少大部分穿戴衣服都是手工,效率低質量差,韓梅想如果能有一台縫紉機該多好,不光自家穿衣可解決而且還能在家掙點錢。說來也巧,黃忠厚家院裏原來有兩棵老桃樹大久保,好多年不重視管理枝葉萎蔫蚜蟲肆虐,韓梅進家後憑著爺爺在世時她看到的爺爺管樹經驗,在桃樹四周枝葉垂直投影處挖了溝槽,將糞尿連同水每年兩次灌入,每到春季桃樹開花展葉時她用滅蚜藥劑噴灑,展葉後用磷酸二氫鉀頁麵噴肥,桃樹精神逐漸好轉枝繁葉茂產量大增品質提升。由於大久保桃本身質量就好,再加上韓梅的辛勤管理,果麵顏色紅撲撲非常漂亮,個頭大小滿巴掌非常誘人,吃到嘴裏勝蜜糖水分四濺,很受大家歡迎。更難得的是那年價錢特好一斤賣到兩毛錢,共摘了桃子二百多斤收入了五十來塊錢。這在當時是相當不錯的數字,一般幹部月資不過三四十元。韓梅用這錢、小姑子黃中娥借給的三十元、她又向別人借了四十元共一百二十元狠心買了一台蜜蜂牌縫紉機,又買了一本服裝裁剪與縫紉技術書,邊學習邊摸索實踐,經過幾個月就開始承攬活,並在附近集市設攤擺點插旗——小梅縫紉鋪。在她刻苦鑽研細心經營下,她的做工質量衣服式樣服適程度很受社會青睞,可以說是生意興隆財源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