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比賽中影響罰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及對策
運動科學
作者:劉蜀光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3)10-000-02
摘要罰球作為得分方式的一種,分值雖低,但與兩分球、三分球相比不存在身體接觸,罰籃過程不占用比賽時間,還可以增加防守的犯規次數,對於幫助球隊取得比賽的勝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影響罰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的分析,尋找應對心理因素不良影響的應對策略,以便為運動員和教練員更好的開展日常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罰球命中率心理訓練
一、引言
籃球規則中有關隊員投籃動作的定義主要指在空中,隻要對跳起投籃的隊員在其未落回地麵之前犯規,即是對正在投籃的隊員犯規,就要進行罰籃處罰,這樣罰籃次數就會增多。現代籃球規則加重了對犯規的判罰,使得罰籃在比賽中越來越重要,因此隻有加強訓練罰籃,提高比賽中罰籃的命中率,運動隊在比賽中獲勝的機會才會多些。規則中有關罰籃的規定還有,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的罰則中要判給非犯規隊罰球再加一次球權。總之,規則對投籃動作、違反體育道德處罰及端線擲界外球的規定,提高了對犯規的判罰,使得罰籃在比賽中的次數增多,罰籃的得分率在比賽最後結果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影響罰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
(一)內部心理
內部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控製能力的缺乏以及罰球前準備不足。
首先是缺乏自我控製能力。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罰球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因而執行罰球時,信心不足,自我控製能力差。其主要原因是對罰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於心理上準備不足,在比賽條件下的罰球,顯得慌亂、輕率,特別是在以罰球得分決定勝負的情況下,運動員在心理上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緊張和心理能量的消耗,而驚慌失措。信心不足,自我控製能力差,必然影響到運動員自身的生理機能和動作技能。實踐證明了,賽前無罰球計劃的隊員,在比賽中執行罰球,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注意力易分散,情緒易於變化,特別是在比分落後、觀眾哄場的情況下,罰中的信心不足,表現出低落的情緒,破壞了正確的肌肉運動感覺,罰球命中率大為下降。
其次是罰球前準備不足。在NBA幾乎所有的隊員在執行罰球時都通過深呼吸來調整自己身心的習慣,不是叉腰深呼吸就是拍幾下球。很多球員在執行罰球時,總是抓緊時間,深呼吸幾次,用以調節自己的體力,消除心理緊張,接到裁判員給球後不是急投籃,而是拍幾下再深呼吸一口氣,使全身處於平穩的狀態,力爭第一次就能罰中。
(二)外部壓力
外部壓力包括注意力分散以及比賽壓力過大。
首先是注意力分散。優秀籃球運動員胡衛東和張成都認為在罰球時,最佳心理之一,就是把注意力都投射於所要完成的動作上,以求獲得良好的“球感”。這樣能做到全身放鬆集中,不會影響自身原有罰球技能的發揮,獲得較高的罰中率。那些訓練年限短,經驗不足的運動員,在罰球時往往不能把注意力集中於動作上,注意的往往是外部的壓力,從而影響了罰球的命中率。
其次是比賽壓力過大。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緊張與焦慮的情緒很常見,有關研究表明焦慮是競技運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情緒體驗,也是這次調查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影響籃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尤其是心理素質較弱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受到競爭對手、觀眾造成的特殊氣氛以及裁判員的嚴格判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運動員情緒緊張、動作失調、技術變形。尤其是在重大比賽中,由於運動員過於關注到勝負等因素,直接導致技戰術發揮失常。
三、解決心理因素不良影響的應對策略
(一)罰球比賽
我們在籃球比賽過程中時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運動員往往一罰命中率要小於二罰命中率,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便是運動員角色轉變的適應性差——不能從對抗快速轉向罰球。因此,在日常訓練過程中,要適當安排罰球比賽,通過對抗訓練過程中的角色轉變,使運動員快速進入罰籃角色。從而使籃球運動員在心理上更加適應罰球的狀態,最大程度的提高罰籃命中率。
(二)模擬比賽環境
所謂模擬比賽環境就是運動員即將反應的某些周圍現象經曆的感知,變成有目的的練習對象,簡單地說,就是讓訓練接近比賽實踐。這種訓練可以使運動員適應比賽的情境與壓力,排除各各種不良情緒的影響,進而形成適宜興奮,為達到目的,應把訓練場當成比賽場,模擬比賽的各種條件和情境,可以采用語言對運動員形象地描述比賽的情景。例如,假設各種比賽階段和比分,還可采用觀眾起哄、呐喊的錄音等讓運動員進行罰球練習,培養運動員抵製各種不良刺激和幹擾的能力,使運動員能在複雜的情況下集中注意力進行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