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原訓練對人體呼吸係統和循環係統的影響(2 / 2)

四、高原對氧運輸的影響

在高原訓練中,運動可使機體需氧量倍增。在高原低氧環境中,可加重機體缺氧程度,它進一步引起機體生理代償反應。但隨著機體其他適應機製的建立,機體與低氧環境達到新的平衡,此時肺通氣量的適應性改變也趨於穩定。氧耗一定時,高原世居者運動的肺通氣量低於高原移居者。平原人進駐高原後,肺氣體彌散力無明顯改變,這可能與血紅蛋白的增加和氧與血紅蛋白反應加快有關。高原訓練所麵臨的環境是高原大氣壓降低,導致吸入人體內空氣的氧分壓下降,進而肺攝入氧量減少,最終導致血液中氧分壓下降和氧合血紅蛋白飽和度的下降,機體通過肺通氣量的增大而代償組織的氧供。人體對高原氧分壓降低的重要代償機製是增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以提高氧的轉運能力。另一方麵,增加肺通氣,使呼吸時對氧的攝入增加。但一些研究表明,在高原訓練最初階段最大通氣量並不增加反而減少。經過一段時期高原訓練後,肺活量表現為顯著增大。高原和平原運動員的血液緩衝係統在高原訓練前期都偏酸,到末期前脫離了偏酸的狀態,經過高原訓練,血液緩衝能力得到改善,pH值穩定,無酸中毒現象出現,而平原運動員在海拔2300m高度上氧分壓、血氧飽和度、氧含量均較初期增多,說明血液運氧能力提高。

運動員經高原訓練返回平原2周時,V02max相對值提高3%,最大有氧功率提高5.6%,在極限和次極限負荷時心率和血乳酸明顯下降,血紅蛋白和運動後動脈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提高,說明高原訓練後心功能增強,血液帶氧能力改善。同時,在同等功率運動時有氧供能比率升高,糖酵解推遲。因此.最大攝氧量經高原訓練後呈提高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運動訓練學[M].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5.

[2] 王君俠.對高原訓練的再認識[J].體育科技信息.1994(3):24.

[3] 邢富國.競走高原訓練科學化探討[J].體育科研.199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