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白雲相助(1 / 2)

十二個學子坐著三輛馬車,搖搖晃晃的往北邊而去,到現在仍然無人知曉此去何地。

廖川上車前,有意搶先一步,選了林燕兒坐著這輛,上車後發現,古辛也是同車。

“燕兒,知道此次我們去何地嗎?”廖川問道。

“我也不知,隻是今早呂先生命我等收拾細軟,備了馬車,到大門來接諸位學子。”林燕兒頓了頓又說道:“不過聽聞門主辰時前便已離開。”

“哦~白雲先生也走了?”廖川驚訝的問道。

“白雲先生如此著急著先我們一步出發,應是當急之事。咱們不必多猜測了,隻需到了地方,便知何事了。權當出來郊遊了。”沉默了許久的古辛聽了一會兒後,終於開口說道。

古辛的話,令廖川也不好繼續詢問,隻得默默的隨著馬車的搖擺,前往此次的目的地。但外表木訥內心活躍的廖川,仍然在思考著這次莫名的出門,內心反而有些許期待,畢竟入門以來隻在白雲門裏活動,也是許久沒有出來看看外麵的世界。

就這樣白雲門一行人,三輛馬車直奔紹城而去,過紹城,穿邊寨,進入陳國境內時,已是三天後。這三天,看著車隊行進的方向,再與之前聽聞的三國刀兵對峙的消息一結合,這一群人也大致猜到自己的目的地是那裏了。隻是廖川心中不是滋味,沒想到自己身為白雲門的人,拜白雲先生為師,如今卻要為殺父母的仇國效力,內心實在不願,但現在的自己隻能隱忍,壓製住內心的感情。

入了陳國境內,又走了三天,終於到了陳國王都朱方城,這朱方城緊靠大同江,再往東五十裏便是入海口。當年陳國積弱,四處受他國欺淩,陳國先祖認為當時的王都風水不好,逐命人尋新王都所在,尋了大半年,走了全國各地,終於在這大同江入海口尋得一龍脈興盛之地,隻因這大同江入海口形似龍口,作張口吞噬之狀,這才遷都此地。果然遷都後,陳國漸興,數代君王勵精圖治,成為東方強國之一。

話說白雲門一行人進入朱方城,呂星早已派人在城門等待,一路引至府邸,這府邸是陳王因白雲先生前來,特地賜予的。府邸是一派富麗堂皇,門匾上刻“白雲居”三字,但雖稱居,卻跟白雲門的一派雅致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倒是顯得是那位王公大臣的府邸。廖川一行人下車後,逐一進入府邸。

陳國王宮武肅閣

白雲先生正在武肅閣內與陳王陳穆、公子陳襄談論著三國邊境形勢。

“今日能得先生相助,乃我陳國之幸,寡人信心倍增。”陳王對著白雲先生說道。

“大王太看得起在下了,在下隻是鄉野村夫而已,能得大王看中,是我白雲門之幸。”白雲先生搖著羽扇,聽到陳穆客套自己,也回了一句客套話給他。

“先生不必自謙,這天下諸國聞白雲門之名已久,連西北蠻荒之地都知白雲門及先生威名,再自謙可就過於自恃了。”陳王笑著說道,雖是句客套話,但話語裏透露出一股君王的霸道之意,正所謂王曰汝何汝便為何。

白雲先生自然是聽出這話裏之意,來此之前也已得知這陳王是個驕橫跋扈之人,所以並不覺得意外,便笑著作揖向陳王行禮:“謝大王讚譽。”

跪坐在白雲先生對麵的陳襄也深知自己父王的脾性,雖然自己也是如此,但至少對於白雲先生還是不敢過於無禮,便插話道:“數日前接父王急信,拜訪先生,請先生相助,先生已到陳國已有兩天,邊境戰事急迫,不知先生何時起身前往?”

“不著急。”白雲先生搖了搖羽扇,繼續說道:“邊境屯兵已有數月,蔡莒兩國一直為守勢,隻要我們不進攻,蔡莒兩國必然不會輕易動幹戈。”

“那依先生之言,該當如何?這邊境屯兵十萬,每月糧耗奇高,雖我陳國糧草充足,但一直如此耗費,也消耗不起呀。”陳襄著急的說道。

“哦,鄙人一直以為是大王先發製人,屯兵邊境的?難道不是?”白雲先生問道。

陳襄看看父王,見陳穆端起青銅爵喝著,好似不曾聽到這句問話一般,於是陳襄說道:“先生有所不知,起初的確是我國先屯兵邊境,但隻有兩萬而已,本是作禦邊之用,誰知這蔡莒兩國見我國屯兵兩萬,便也開始在邊境屯兵,我國以為蔡莒兩國有歹意,便增派兵馬,蔡莒兩國亦如是,才導致如今越屯越多,到這般情況。”

“既然如此,與蔡莒兩國說開了便是,何必真要動刀戈?”白雲先生說道。

“這大軍一出,誰人敢先撤?曾派使者前往莒國,卻被莒國趕出,這分明是無商議之心。”陳襄說道。

“哦~。”白雲先生放下羽扇,從隨身攜帶的小茶罐裏取出一片茶葉,放入嘴中咀嚼,嚼了幾下後,向陳穆說道:“敢問大王之意是?”

陳穆做了二十幾年的大王,雖然脾氣驕橫跋扈,但這為王之道早已熟練於心,仍然不說話,隻喝酒。陳襄見後,接過白雲先生的話說道:“以目前之勢看,此一戰難免,故請得先生前來,為我國出謀劃策,驅敵於千裏之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