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音樂夢想裏的感動 (2 / 2)

也許當我們看到學生們對校長說“這麼辛苦還是別頂著了”時,會產生一樣的想法,辛苦的付出,卻解救不了幼兒園的危機,何必呢?但顯然,校長所維持的不是一間簡單的幼兒園,而是可以播種夢想的田園。

那些從春田花花幼兒園畢業的學生幾乎都隻是城市底層的“屌絲”,但誰又能判定他們不是一群善良質樸的孩子呢?年少的美夢或許無法得以實現,但幸好自身還心存夢想,從而沒有被這個硬邦邦的世界所改變,他們依舊會替孩子們張羅西東,依舊會守候在生病的校長身邊。

他們最後一次演出是在校長的學生男中音麥交的追悼會上,在淡淡的旋律當中,影片將麥交成長的片段做了一次展示,同樣單純地開始,到為之傾盡一生,他希望音樂是他在世上留下的唯一痕跡,而不是那些浮華與虛榮。讓我們都重新回到年少的自己,再經曆一次成長,或許我們都會選擇勇敢地麵對平凡生活中的尋常苦難,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熱愛的夢想,讓生活不再單調枯燥,因為生活需要的是那麼一點熱忱。

最美妙的感動

影片的最後,經紀人跑路了,幼兒園被修建成豪宅,校長也回去當校工。但這樣的結局卻絲毫沒有讓我感覺到可惜,借用麥兜的一句話,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的啦!

影片把感動比喻為“急便便”,歌唱的孩子像一朵鮮花,麥兜聽到歌曲會感到“脹屎”,就像花兒會在微風中搖曳起舞姿,作為觀眾的我們自然也會深陷進他們真摯的歌聲裏。

這樣的感動,全因真誠的付出。某些時候,有些夢想甚為廉價,缺少站得住腳的理由。成功與失敗的區別在於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我們的執迷不悔,夢想破碎那一刻,我們的執迷不悟。在我帶著這樣的想法去觀看影片時,我卻發現已經不能用如此觀點去闡述,無論是麥兜,還是校長,他們身上最美妙的感動不是執著於對事情意義的深究,而是忠於最初的堅持,享受堅持所帶來的“急便便”。

校長給孩子們種下了一顆熱愛音樂的種子,那顆種子無論最終成為參天大樹,還是田裏的一棵小苗,都能觸動他們內心的柔軟,以至於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中,有個最美妙的起點和終點。恰如麥兜所說的,當我們開心、傷心,當我們希望、失望,我們慶幸心裏腸裏,總有首歌在竄來竄去,撐著撐著……讓硬邦邦的,不至硬進心腸;讓軟弱,不至倒塌不起。

在不為誰而改變的世界裏,一首歌可以將麥兜從傻氣到認真,從認真到堅持的蛻變,驀然回首,所謂的艱辛從來都隻是生活的部分,而非整體。我們也因為麥兜而相信生活總會有觸動心弦的感動,就像那首歌,飄來飄去,伴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