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習貫徹《決定》精神 深化教育裝備改革(1 / 1)

學習貫徹《決定》精神 深化教育裝備改革

卷首語

作者:王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麵總結了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提出了今後改革的總體目標,部署了改革的關鍵任務,厘清了改革的總體思路,描繪了新的改革藍圖。這是我國在經濟社會轉型進入關鍵時期出台的一份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是具有重要曆史意義和裏程碑意義的重大決定。

《決定》提出了“四個統一”“四個是”“四個首次”“六個緊緊”“六個性”“六個化”等重要的新理論、新政策、新任務和新要求。

“四個統一”:中國改革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方法論,其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統一,微量積累與重點突破相統一,延續性與創新性相統一,整體性與針對性相統一。“四個是”: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四個首次”:理論上首次定義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首次提出了“發揮經濟體製改革牽引作用”,首次在“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之外加上了“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首次強調了“推進國家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六個緊緊”: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製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製度改革。“六個性”即深刻性、複雜性、艱巨性、係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六個化”即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信息化、標準化、現代化。

《決定》指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製,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釋放出市場活力、社會活力”,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積極參與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重大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寬容改革失誤,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為全麵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決定》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重點在深化,關鍵在綜合,核心在改革。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有十大新亮點:試行學區製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招考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全國統考減少科目;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語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普通高校、高職、成人高校學分轉換;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製度;推進學校“去行政化”;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

在深入學習領會《決定》精神的基礎上,要緊密聯係工作實際;在全國教育裝備行業,要全麵深化改革,就必須要搞好頂層設計,要製定路線圖、時間表及相關的政策措施;要明確工作方針、工作設計、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重點、工作要求、工作督導、工作落實。

全國教育裝備行業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決定》精神上來,必須要增強責任意識、機遇意識,堅定信心和勇氣,凝聚共識和力量,激發智慧,大膽探索,統籌協調,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全麵深化教育裝備改革,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