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文鬥還是武鬥?(1 / 2)

高句麗軍隊發動的第二次攻擊,全部五千人都是刀盾兵,這一次薑文暉不準備再出動弓箭兵進行壓製。戰場之上就那麼一點地方,一旦出動弓箭兵,就意味著攻城部隊人數過少,根本就記不到任何的作用。三千步兵前去攻城,就是在添油,這種添油打法是戰鬥中的大忌,最終的結果就是一點點的消耗掉所有的兵力。

在進攻的號角聲中,高句麗的士卒們高舉著盾牌,邁著堅定的步伐,高聲呼喊著衝向寨牆。很快的便有大批的士卒爬到了攻城梯的頂端,但是多少人爬上去,最終的結局卻隻有一個,那就是喊叫著從梯子上掉落先來。

說起來,這個由李恪親自設計的木製寨牆非常的討厭,五根並排排列在一起組成的寨牆厚度超過兩尺半(八十厘米左右),好不容易爬到梯子頂端的高句麗士卒,再沒有借力的情況下很難一步跨過去,而那些尖銳的木頭頂端又時刻提醒著那些爬上來的高句麗士卒,一不小心就會被釘死在上麵的。每一個費勁千辛萬苦爬上來的高句麗士兵,再見到這一排尖木的時候,都會有一瞬間的遲疑:或是在想自己是否能夠邁得過去,或者被這一景象嚇一大跳。

而這一短短的瞬間,往往就是他們邁向鬼門關的時間。寨牆上麵負責守衛的大唐軍人,幾乎每一個人都手持一支長達一丈(兩米多一點)的長矛,站在距離寨牆至少兩尺遠的距離,隻要看到有人露出頭來,他們便會毫不猶豫的向敵人捅去。而這個距離剛好超過高句麗士卒手臂加上手中刀的長度,這就造成了大唐士兵可以夠到對方,而對方卻夠不到他們的形式。這也就造成了高句麗的士卒隻能被動挨打,卻毫無還手之力的狼狽局麵。

整個可供高句麗士卒攀登的寨牆部分,一共也不過一百多丈的距離,高句麗方麵充其量也就能擺開一百多架攻城梯,這也就意味著最多隻能有一百多人爬上去,而負責守衛的大唐長槍兵卻至少有兩千人以上,每一個露出頭來的人,都會在瞬間至少被五支長矛刺中身體,即使有人躲過此劫,想跨上寨牆,更多的長槍會從後麵伸出,其結果依然沒有任何區別。

經過短短的一刻鍾廝殺,最終逃回高句麗本部的殘餘士卒還有不到兩千人。一個爬了上去後卻有僥幸活了下來的低級軍官,被帶到薑文暉麵前問話的時候,哭著說道:“大帥,不是我們不肯拚命,實在是唐軍的寨牆無法跨越過去啊!兩尺多寬的寨牆上麵都是豎起的木刺,邁不過去就會被刺成篩子。唐軍離得又遠,即使爬上去也砍不到對方,完全就是送死啊!”

薑文暉臉色一片鐵青,低吼道:“你的部屬都已經捐軀,你又是怎麼活下來的,而且沒有什麼傷,你是不是做了逃兵!來人呐,把這個膽小怕死的逃兵拉出去砍了!”

“大帥請看,下官絕非逃兵!”低級軍官一邊辯解一邊脫下了身上的鎖甲,胸口處留有幾塊青紫色的瘀傷。“下官也曾經爬上過寨牆,唐軍的長槍刺過來的時候,下過手快用刀削去了槍頭,然後被他們用槍幹生生地把下官頂了下去。如果不是下麵已經死去的弟兄們的屍體接住了我,下官恐怕此時已經摔死在寨牆之下。下官懇求大帥,不要再讓弟兄們攻城了,就這麼拿著刀去攻城,隻會徒勞的增加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