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烽火戲諸侯(1 / 2)

五月二十五日,長安城,早朝。兵部尚書呈上一份營州的戰報。

太宗李世民聽聞是三子李恪發回的戰報,便垂眼觀看。這份戰報很簡單,大意為五月初二營州大都督遼王殿下親帥兩萬士卒出戰,於劉家集、七鬆嶺、梨樹溝三戰三捷,全殲高句麗大軍四萬餘人,並斬殺敵主將薑文暉,高句麗自上至下無一人逃脫。此戰我軍損失士卒一千兩百一十二人。另俘獲俘虜兩萬餘人,其中一萬六千餘人原本是前朝逃避戰亂的中原人,被俘後願為我大唐出力。另有繳獲物資尚未清理完畢,詳細戰報待回返營州大營後另行上報。最後的署名是營州大都督府折衝都尉薛仁貴

李世民看後心情大好,站起身接連說了三個“好”字,然後讓王公公把這份戰報交給朝堂之上的群臣觀看。堂上之人看完戰報之後,雖然覺得兩萬人馬全殲多過己方一倍的人馬,而且隻損失一千餘人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但是畢竟是打了一場勝仗,這個時候有誰會不開眼的這時候提出疑問,去觸動皇帝陛下的神經。所以,一時之間朝堂上下一片讚美之聲不絕於耳。

太宗心情大喜之下,宣布所有參戰有功將士一律官升一級,至於遼王李恪已經升無可升,也就隻好口同表揚一番。

十餘日後,由李靖親自起草的詳細戰報送入京城。這一份戰報詳細的記錄了整個戰鬥經過,以及繳獲的物資以及俘虜的情況。如果說第一份戰報的起草人薛仁貴,還不為大家所熟悉,其中還有可能有虛假誇張的成分在裏邊,那麼李靖這個帶兵幾十年的老將則是出了名的嚴謹,他的戰報從來不會有絲毫的虛假成分。

在相信了第一份戰報的真實性後,朝野上下一片嘩然。一個不滿二十歲,而且是以文采出眾和滿腦子稀奇古怪想法的王爺,外加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將領,居然能夠以不及對方一半的人馬全殲對方,而己方的損失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這樣的戰例自古至今也絕不多見。現如今朝廷中那些戎馬半生的名將們,更是尚未有一人做到如此地步,這也難怪所有人會如此震驚。

就在李恪的名字再一次在京城引起轟動的時候,他卻正帶著雲兒躲在一個僻靜的地方,享受著很久沒有享受的閑暇時光。

這半年來,他一直在忙於軍事上的事情。雖說雲兒就在他的大都督府內,怎奈他每日忙完之後都已經到了深夜,回到後宅唯一的念頭就是倒頭睡覺,所以極少有時間和雲兒單獨相處。

現如今,既定目標已經達到,軍校的事宜也在李靖的精心管理下初具雛形,日常的軍事訓練也全部交給了薛仁貴去處理。剩下的大把時間,自然要用於彌補一下半年來對雲兒的冷落。

雲兒此刻正靠在李恪的肩頭聽他講鬼故事。每當李恪講到精彩之處,她便半是撒嬌半是害怕的往他的懷裏拱。李恪也樂得如此,講起來也就越發的賣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