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禦書房內,李世民正注視著自己的這個三兒子。曾幾何時,他還是個淘氣的小孩子,一個愛學習卻又愛搗亂的孩子。如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大成人了,而且是越發的優秀。
“父皇,不知您叫兒臣來有何旨意?”
“嗯……你剛才在熱氣球上說的,有辦法可以製造可以使其可以控製地方法,但是又多加說辭。朕想知道你是真的可以製造,還是在旁人麵前逞強才如此說的?”
“回稟父皇,兒臣真的可以製造的出來,剛才所說的話裏沒有半點虛假的成分。在營州的時候,兒臣就想去製造,隻是當地的工匠太少,兒臣又要處理軍政要務,沒有時間去製造,這才耽誤下來。”
“聽你這麼說,想必這東西很難製造,而且更加不易大批的生產,如果真是如此的話,就確實要考慮是否值得下大力氣去製造。”
“這要看怎麼去看待這件事。最主要的是我大唐的工匠都沒有學過這種技巧,要想讓他們去製造,就必須先去學習這方麵的知識。而這些都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一旦學成以後必將會對我大唐產生巨大的貢獻。”
“你完全可以像你做的熱氣球一樣,先做出來然後再告訴朕和朝廷。”
“父皇,兒臣如今手下已經握有八萬餘重兵。如果兒臣在有何舉動,父皇可以明白兒臣的心思,可是太子會怎麼想,那些支持太子的大臣又會怎麼也想?兒臣不想讓太子壓力太重,更不想讓那些心思機巧的大臣們產生不該有的想法。”
李世民突然見笑了。“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不然你不會說這些話的。說吧,隻要朕可以做到,即便是傾全國之力也會去支持你。”
“兒臣想請父皇征召一批心思聰穎的十二至十五歲少年,由兒臣負責教授他們這方麵的知識,三年後兒臣把他們交給朝廷。兒臣可以保證,屆時他們所學的知識,一定會令我大唐更加的強大。還有就是,兒臣在京城的這段時間,會盡量去工部教給那些工匠們一些簡單的技巧的,隻不過不知道這麼短的時間他們能掌握多少。”
“朕非常的好奇,這些技巧你都是從那裏學到的?”
“嗯……兒臣年幼之時,曾經遇到一位來大唐做生意的西方商人。他是極西之地一個叫做羅馬的國家的落魄貴族,他自幼酷愛研究一些奇怪的東西,機緣巧合之下被兒臣學到。經過這些年的摸索,兒臣這才結合古時的一些技巧,做出其中一些有用的物件來。”
李世民聽後不由得感歎道:“在外人的眼裏,你就是個不務正業的紈絝,如果不是你造出這等巧奪全天共之物,誰有知道你為此曾經花費了多少的心思!真是難為你了!需要什麼你盡管和朕說,隻要對我大唐有利的,朕都支持你。還有你這次回來,就多在京城住些日子。營州那邊有李靖在,出不了什麼簍子。唔……還有一件事,楊崇敬一年的守孝期已滿,也該讓她妹妹來京與你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