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恪斷案(2 / 2)

第二日一大早,李恪便在章叔胤以及幾名親衛的陪同下,輕車簡從的趕往東順鄉。為了便於取證,李恪此行並沒有大張旗鼓的進行,而是裝作是外地來這裏尋親之人,而章叔胤則躲在李恪的馬車之上,隻負責給自己指明方向卻不露麵,其他的事情都交由李恪手下的親衛去負責處理。

對外宣稱,李恪是章叔胤的一個遠方的親戚,多年來因為兩家相距較遠,已經不經常走動。這一次是前來是途經此地,所以特此前來拜訪。在章叔胤祖居的村頭,很容易的便與當地的村民聊了起來。當地的村民很是熱情,李恪隻是隨口那麼一問,對方便主動的開始介紹起章叔胤的情況,說他是個很不錯的讀書人,完全不像其他鄉紳那般架子極大,誰家有事需要他幫忙寫個書信、給孩子起個名字什麼的瑣事的時候,他從來都不拒絕。

當李恪問他能不能帶著他們去章叔胤家裏的時候,那個村民突然間歎了口氣,然後說章叔胤如今已經不住在這裏,至於去了哪裏,又為什麼離開。那名村民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幹脆直接轉身離開。

見此情況,李恪心中多多少少明白了些什麼。見到在這裏已經了解不到什麼更多的信息,也就不在這裏多做停留,而是驅車趕往另外的村子,那個村子與這裏相隔不遠,也有個情況與章叔胤情況類似的鄉紳。

和在這裏遇到的情況很類似,當李恪讓村民帶自己去那個鄉紳家中之時,村民邊找借口離開。當李恪想拉住他問個清楚的時候,對方卻像個受驚的兔子似的,飛快的便跑得不見了蹤影。

整整一天的時間,李恪在附近的七八個村子轉了一遍,所遇到的情況都差不多。通過這次的探訪,李恪整理出一條思路,那就是這些個所謂的鄉紳,其實都是當地的一些個已經沒落的貴族,由於各種的原因已經,不複當初鼎盛時期的風光。隻不過由於這些人的家中都還有一些個田產,雖然已經沒有往日的風光,卻也還是衣食無憂。由於已經沒有人在朝中做官,所以在遇到這種事的時候,就顯得有心無力,無法討回屬於自己的田產。

那個叫做李振的家夥,正是因為這些人在朝中沒有任何的勢力,所以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用巧取豪奪的方式,霸占了這些人的地產。隻不過他的手段巧妙,看起來他的手段都是合法的,再加上此事肯定有人在背後給他撐腰,所以才會把事情做得如此的天衣無縫。

遼王臨時的府邸內,李恪一手端著酒杯,一手在桌上輕輕地叩擊:這件事越來越有意思了,本王正愁此次賑災之行太過平淡,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和我唱對台戲,我又怎能錯過這個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