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1 / 2)

雉山縣縣衙大堂之上,李恪一言不發的端坐於堂前,而雉山縣的大小官員噤若寒蟬般的肅立於兩旁。早在一個時辰以前,李恪便派出親衛前往清溪邀請林清廉。臨行前,李恪再三叮囑此人,不要說出自己的身份,隻消告訴他朝廷派往江南賑災的官員已經到了睦州,下來了解雉山縣災情的官員想請他到雉山縣一敘,順便了解一番清溪的災情。與此同時,李恪又吩咐郝童速速趕往睦州,調集五十名親衛趕往雉山縣,以應付可能會出現的意外。

雉山縣城內在就已經斷糧,縣衙內的大小官員的處境雖說比起那些平民百姓要好一些,但是也僅僅是每天可以喝上一些可以映出人來的稀粥罷了。這個時候已經在堂前站立了一個多時辰,兩條腿早已經不聽使喚,一個個抖得就像是在抽羊角風。李恪也不是沒有招呼他們坐下過,但是這些人隻有縣丞和縣尉還在品級之內,其他的人隻能稱之為小吏,在堂堂的遼王麵前,他們哪敢落座。原本以為這位遼王殿下問上幾句話,便會令他們下去的,誰知道會是現在這個結果。現在堂下站著的這些個人的心裏這叫一個恨,早知道這樣,就是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和這個遼王殿下客氣了。

就在堂下之人暗自叫苦不迭之時,李恪的一名親衛走到他的身旁,小聲的提醒他已經到了午飯的時間,是不是應該準備點吃的了。思緒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裏去的李恪,經過親衛的這麼一提醒,這才意識到自己還真的有些餓了,再看看堂下的這些個官吏們正在苦不堪言的支撐著,不免有些覺得過意不去,先是讓人找來一些座位讓他們坐下,然後才讓親衛們去準備吃食。

離開睦州之時,李恪就已經做好了到了這裏吃不到什麼東西的準備。雖說他在吃飯上沒有那麼多講究,一定要多少個菜來顯示自己身份的尊貴,但是讓他去吃那些個粗茶淡飯,還真是有些難為他。對於他來說,每頓飯吃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來這裏之前,他便吩咐手下隨身攜帶了一些肉幹、火腿之類的,便於攜帶的肉食。至於糧食,當初從猥瑣男神仙那裏騙來的藥瓶裏自然是有的是,取多取少都在與他的一念之間。除此之外,他的那些個親衛們也都習慣於隨身攜帶上,足夠每個人吃上三天的食物,這其中一般都是烙餅以及肉幹。這個習慣得益於當初李恪對閃電部隊的培養,再加上李恪經常會臨時起意出去打獵或者四處亂轉,所以這個習慣也就保留了下來。

親衛得到李恪的命令,正要準備起身離開,到後麵的院中做飯,李恪又把他給叫住,告訴他直接熬上一鍋水,然後把烙餅以及肉幹切碎,然後熬成一鍋粥再端上來。下麵的這些個人,都已經有日子沒有正經吃過糧食了,如果做成菜端上來,他們的胃很有可能會難以消化。同時又吩咐其他的親衛,找一口大柴鍋到縣城的中央,支起鍋熬上一鍋稀一點的粥,供城內的百姓前來取用,並且叮囑親衛一定要記得在鍋內放一些鹽巴,但是不能過鹹。

聽到李恪的吩咐,堂下的這些個官吏們不由得大為感動,萬萬沒有想到這位高高在上的王爺,居然會如此的細心,就連一些平時裏別人都注意不到的細節,都能夠考慮進去。看來這一次雉山縣真的算是有救了,想到這裏所有的人都不免熱淚盈眶。

這邊的粥剛剛熬好,端上來還沒有來得及吃,派去清溪請林清廉前來一敘的親衛回來了。正如李恪事先預料的那樣,林清廉借口自己生病並沒有前來。而是派了他的一個管家,並且送來了二百斤糧食對於這次洪災的捐獻。前去請林清廉的人,並沒有讓那個管家和他一起進來,而是自己先進來彙報,然後再看李恪的意見,到底見還是不見那個管家。

聽完送信親衛的彙報,堂下的那些個雉山縣的官吏們,立刻便意識到這個林清廉要倒黴了,不由得暗暗的在心裏解氣。但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李恪並沒有爆發雷霆之怒,反倒是平靜的吩咐親衛帶那個管家進來說話。那個管家進來以後,李恪依然是非常平靜的與那名管家閑聊了幾句,並且讓那個管家替他向林清廉表示問候,並轉達他對林清廉主動捐獻糧食的謝意。

他的這番舉動,讓堂下的官吏們大為疑惑不解。他們的表情李恪自然是看在眼中,不過他也沒有做出什麼解釋。實際上他現在也是有苦自己知,他的身邊不過是二十個親衛,即便是想采取什麼措施,也要等到前往睦州調兵的郝童回來以後才可以。否則的話,萬一林清廉不肯束手待擒,自己的這二十名親衛,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萬一那個林清廉決心拚個魚死網破,先不說自己這些人能否將他拿下,哪怕是他見到是不可為,放火燒了自己的糧倉,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所以這件事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是不會貿然采取行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