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戰事再起(2 / 2)

“殿下可知,鬆州都督韓威的五萬大軍已經盡末,闊州、利州也已經相繼失守,侯君集也曾經和吐蕃交過手,絕非殿下所說的土雞瓦狗之輩,殿下莫要小看了他們。再說六詔不過幾萬人叛亂,屆時隻要我大唐軍隊一到,他們勢必會土崩瓦解,根本就不足為慮。”

李恪聽後不屑的笑了笑,說道:“鬆州都督韓威不了解敵情便冒然出兵,哪有不敗的道理。如果本王沒有記錯的話,闊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都是黨項族的首領吧!這些個民族都是牆頭草,一旦看到對方勢大便會投降。本王可以斷言,隻要我大唐軍隊擊潰吐蕃,他們不用我大唐出動一兵一卒,立即便會歸順我大唐,就連他們的說辭本王現在都能知曉,侯尚書(吏部尚書)可敢與本王打賭?”

“賭什麼?”

“當然是賭那些個牆頭草歸順我大唐時會說些什麼啊!”

侯君集眼下的肌肉一陣抽搐,說道:“殿下說笑了。如今吐蕃二十萬大軍壓境,敵軍尚未擊退,哪有閑情打賭。”

李恪微微一笑,說道:“侯尚書說的也有道理。不如這樣如何,我們換個賭法,本王和侯尚書各起五萬大軍出戰,本王負責擊潰吐蕃,侯尚書負責平叛六詔,到時看誰先取得勝利如何?”

李世民看到兩個人有鬥起來的趨勢,幹咳了一聲說道:“為德,軍國大事豈能兒戲,在座之人哪一位不比你的參戰經驗豐富,哪裏輪得到你在這裏張狂。”

“父皇,兒臣不敢。兒臣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兒臣有足夠把握將吐蕃擊潰,但是卻無把握平叛六詔,正巧侯尚書認為他可以平定六昭叛亂,故而才有剛才的說法。”

李世民剛要再說些什麼,猛然間眼前一亮,像是想起了什麼,於是不再勸阻李恪,反倒是把頭轉向了侯君集,問道:“陳國公(侯君集的封號)意下如何?”

侯君集想不到李世民不但沒有阻止李恪,反倒轉而問自己,先是一愣,馬上說道:“臣願意領兵平叛六詔,隻不過……”

“侯尚書莫要害怕,本王不會占你便宜的。長安前往劍南南部路途遙遠,隻要侯尚書能夠在本王擊潰吐蕃後兩個月內,可以平定六昭叛亂,本王便甘願認輸,屆時本王甘願奉上一年俸祿如何?”

李恪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侯君集哪還有退路可言。咬咬牙說道:“就依遼王殿下所言,如果屆時侯君集不能平定六詔叛亂,也甘願奉上一年俸祿!”

事已至此,負責作戰的兩路人馬的主帥已經確定,剩下的便是該如何調動當地人馬配合作戰。首先鬆州方麵:李恪為此次行軍大總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總領步騎兵五萬人分三路進擊吐蕃。而平定六昭叛亂方麵: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嶲府都督高適為明布道行軍總管,戎府都督仇世容為三前道行軍總管,昆府都督趙寶山為西朗道行軍總管鍾靈步騎兵五萬大軍平定六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