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李恪隻用了十二天的時間,便先擊潰攻擊長嶺的部隊,後又逼迫圍困永清的部隊不得不退兵,高句麗的主帥再一次的萌發了退兵的念頭。就在這時,潛伏在沈陽城內的細作再一次發來密報,李恪重病纏身,已經無力指揮作戰。大喜過望之下,高句麗的主將連忙調兵遣將,從蓋牟城和利源各調兵兩萬到自己的帳下,準備用十萬大軍一舉將襄平城攻克。
誰知利源的援兵剛到,還不待蓋牟城的援軍抵達,這該死的秋雨便開始沒完沒了的下起來。雖說第二天傍晚,蓋牟城的援軍就已經抵達,但是一天半的降雨,使得地麵變得濕滑,進攻時的速度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就意味著在同樣的距離內,士卒們將要多承受兩次以上的箭雨襲擊,傷亡會比平日倍增。更何況雨中作戰,會加大體力的消耗,一旦一波攻城失敗,士卒們連跑回來重新整隊的力氣都沒有了,典型的有去無回,這種損失就便是他現在有二十萬大軍也承受不起。
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高句麗的主將就是在不停地反複的一驚一喜中度過的。近日來他在照鏡子的時候發現,頭上的頭發日漸稀少,而且白發也日漸增加。要知道他今年才不過三十幾歲,遠遠還不到生出白發的年紀。難怪先前曾經與唐朝的這個遼王交戰過的將領都說,他有著鬼神莫測般的作戰方式,和他正麵交手之前,根本就無法判斷的出他會采用什麼樣的進攻方式,而當你了解他的進攻方式的時候,再想做出相應的調整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就拿長嶺之戰來說,自己曾經仔細的研究過此番作戰的所有細節,應該說淵成惠在此次作戰中沒有犯下任何低級的錯誤,卻始終被對方壓著打,他所采取的每一個步驟都好像是早就被對方掌握一般,針對他的每一步行動,提前便做好所有的應對。如若不是他此刻病倒,不能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自己還真未必是他的對手。
看來是老天爺不保佑我高句麗啊!不然的話也不至於他剛身染重病,便開始沒完沒了的下雨,這是保佑唐朝不會被我攻擊到啊!如此看來,是時候撤兵了,不然的話我手下現在的這十幾萬部隊,隻怕也會交代到這裏了。
這場雨又下了足足一天,直到第五天早上,就為了的太陽這才終於肯露出笑臉。雨勢剛過,道路仍舊泥濘,無論是進攻還是撤兵都難以實施。雙方同時做出了繼續休整的決定。
第六天,就當高句麗的主將正在考慮是否退兵之時,突然有親衛進來報告,大唐守城官兵打開東門,正在城門外排兵布陣,看那架勢是要與我軍正麵交戰。
高句麗的主將聽後先是一愣,緊接著仰天長笑道:“區區不到三萬人馬,居然要正麵挑戰我高句麗十萬大軍,真是不知死活!來人呐!傳我的命令升帳,一炷香後還有將官未到者,殺無赦!”
高句麗的將官們顯然也已經得到了消息,主將剛剛進入中軍大帳,將官們便陸陸續續的趕到帳內。經過一番布置,高句麗盡起十萬大軍,準備在襄平城外與大唐軍隊決一死戰。
高句麗大軍剛剛向前行走了五裏,便有斥候來報:唐朝軍隊突然間偃旗息鼓,返回到襄平城內。得到這個消息以後,高句麗的主將不禁皺起了眉頭:對方這是在搞什麼?難道他不知道這麼做對士卒的士氣打擊會有多麼嚴重嗎?!思索片刻,還是決定繼續前進。對方此刻的是其一定非常低落,正好抓住這個機會一舉攻下襄平城。
又往前行進了五裏,有士卒呈上沈陽城細作發來的密報。高句麗主將看完之後忍不住仰天長笑:“哈哈哈哈……我說唐軍怎麼會突然間收兵……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周圍的將官不禁有些好奇,圍到他的身邊觀看他手中的密信,隻見上麵寫著:“據悉,李恪因身染重病,於昨夜不治身亡。”十六個字。眾將官看完密信後不由得心內大喜,一直以來給他們以極大壓力的這個唐朝的遼王,居然死了!居然就這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