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年初與大唐的交鋒,回紇的部隊,尤其是東溫可汗麾下,與閃電部隊有過交鋒的部隊早就吸取了教訓,知道在雪地之上遇到大唐的步卒,前往不能與之拚速度。而現在占據了高坡的這支回紇部隊的主將,恰巧就是當初準備襲擊薑文暉,最後被程懷亮擊退的那支部隊,主將也還是那個主將,所以他才會選擇在這裏隱匿。
回紇的這支部隊不發動進攻,大唐的這一支部隊同樣的也沒有發動進攻。因為他們彼此都明白,以目前的態勢來看,發動進攻的一方,無疑是處於絕對的劣勢。於是兩支崇尚進攻的部隊,就這麼相隔約兩裏的距離,形成了對峙的態勢。
幾乎在他們形成對峙態勢的同時,其他的地方也先後出現了這種情況。可以毫無疑問的說,在經曆了年初的戰爭以後,回紇方麵肯定是認真的進行了總結與反思,並且做過有針對性的部署。這一點從他們布置的藏身地點便不難看出,很多地方都是大唐軍隊無法發揮快速移動的地形,比如說密林、高地以及積雪比較淺的地方。這些地方雖然也並不能發揮回紇騎兵的作戰特點,但是也同樣的製約了大唐軍隊的特點,使得雙方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這其中雙方最大的兩股力量對峙的地點,就發生在達裏諾爾湖上。回紇部隊有兩萬人馬駐紮在湖中的冰麵之上,而與之對峙的則是薛仁貴的一萬人馬。由於湖麵的積雪很淺,厚度還不到一掌,腳踏著滑雪板的大唐士卒到了冰麵之上容易打滑,很難掌握好平衡。而回紇騎兵由於坐騎的馬掌之上都有馬蹄鐵,可以有效防止在冰麵上打滑。
當初,一支大唐的分隊無意中發現,湖麵與陸地交界的地方,居然隱匿著一支回紇騎兵部隊,由於雙方人數相等,便冒然的發動了進攻。在對方的有意安排下,這支隸屬於薛仁貴麾下的分隊被一點點的吸引到湖麵之上。當他們發現情況不對,並且準備離開湖麵之時,已經來不及了,如果不是附近的援軍趕來的及時,隻怕這支千人的分隊將全軍覆沒於此。盡管得到援軍的及時營救,這支部隊依舊喪失了大半的兵力,而這隻是發生在短短的一炷香多一點的時間內。
就當薛仁貴排兵布將,準備對這股人數不多的回紇部隊發動圍殲的時候,回紇方麵的增援部隊便源源不斷地來到了這裏。短短的半個時辰裏,人數居然超過了薛仁貴的兩倍。不過對方也不敢冒然的離開冰麵,向大唐的軍隊發動進攻,所以也就形成了對峙態勢。
等到太陽落山之時,方圓兩百多裏的範圍之內,至少有二十幾處地方,可以看到人數上占優的回紇部隊,占據著有利的地形,與人數上明顯上少於對方的大唐部隊形成對峙態勢。雙方之間都盡量的保持冷靜,避免主動的挑起戰爭。
從場麵上來看,不管是所占據的地形還是隊伍的人數方麵,回紇無疑都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此刻的他們卻有苦說不出,別看此刻大唐部隊場麵上一點優勢都沒有,但是如果他們願意的話,隨時都可以從戰場之上撤離,而回紇方麵卻不敢尾隨攻擊。相反的是,一旦回紇方麵做出相同的舉動,除去正在與薛仁貴對峙的那兩萬部隊以外,剩餘的部隊將會在瞬時間喪失所有的優勢不說,還會遭受到對方的尾隨攻擊。所以,此刻的回紇部隊是正處於騎虎難下的境地,進退兩難。大唐的部隊隻要不撤出戰鬥,他們便不得不繼續對峙下去
整整的一夜時間,就在雙方互不相讓的對峙中渡過。當太陽照常的升起之時,雙方的人馬都已經疲憊不堪。到了此刻,不隻是回紇的部隊難以維持,就連大唐的部隊也同樣的到了崩潰的邊緣。要知道他們雙方都已經是整整的一天一夜時間,都不曾吃飯和休息,現在又正是冬季,對於體力和一支的消耗都是非常的嚴重。再這樣繼續下去的話,隻怕雙方都不用交手,光是冰冷的天氣,便可以使得對峙的雙方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