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二比零(2 / 2)

但是就像一個雪球不管他怎樣壯大,都不可能將整個世界的雪都歸攏到一起一般,雙方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都加入到混戰當中。這隻不過是這場戰鬥的開始,雙方的主將手中都還有大量的士卒,沒有投入到戰鬥之中。他們會根據戰局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自己一方在第一個回合當中,不被對方輕而易舉地獲得勝利。

但是戰局的發展卻出乎回紇主將的預料,先期投入進去的一萬部隊,居然在短短的兩個時辰之內便已經損失大半,派出去準備護衛左右兩翼的部隊,也被唐朝的軍隊死死的盯住,不敢輕易亂動。難道說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這一萬人馬被對方給吃掉嗎?盡管心中非常的不情願,但是他還是吹響了後撤的號角。

見到對方後撤,李恪也就下達了後撤的命令。已經交戰了兩個時辰,士卒們已經非常疲憊,正好將他們換下來休息,同時讓後麵的部隊頂替上去。第一個回合的交鋒的結果,他還是非常的滿意的,用兩千人的傷亡,換來了對方至少六七千人的損失,戰果還是很大的。

重新排兵布陣之後,雙方第二回合的交戰正式開始。第一個回合,李恪所采取的方式是與對方對攻,目的是要讓對方知道,雖然此番出戰大唐全部都是步兵,但是絕對的要強於對方的騎兵,而且他的目的也已經達到。所以,第二個回合的交戰,他就不會再采取這種大量損失士卒的作戰方式。他所采取的是防守反擊的策略,前排的士卒全部都是手持一人多高的巨型木盾的士卒,他們的任務就是正麵的抵禦對方騎兵的衝鋒,他們的身後則是負責攻擊的陌刀兵。當然在敵人靠近之前,這些個陌刀兵的另一個身份還是弩箭兵。前麵的十排士卒都是一排巨盾兵,一排陌刀兵這麼排列的。

在這些士卒的身後,則是整整的兩千弓箭手,這一次他們的每個人身上都掛著兩個箭袋,足足的裝了五十支弓箭。他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五十支弓箭,一支不少的全部都射出去。而弓箭兵的兩側,則是兩千名的陌刀手負責護衛。這一回合的作戰思想就是,前方的士卒頂住對方的進攻,然後利用後麵的弓箭兵一點點的消耗掉對方的部隊。

隨著戰鼓和號角聲的再度響起,雙方的士卒再一次狠狠的撞擊到了一起。這一次大唐的軍隊就如同蒙著一層厚厚的烏龜殼,不管對方如何的衝擊,都無法破壞掉他們堅如磐石般的防禦陣線。而躲在巨盾後麵的陌刀兵以及後方的弓箭兵,則不停地收割著對方士卒的生命。回紇一方士卒的傷亡速度,明顯的要高於第一回合的交鋒,而大唐方麵的傷亡人數,則明顯的要低於第一回合,即便是有士卒受傷,隻要不是當場喪命,也由於隊伍幾乎是在原地不動,而避免了被自己人活活踩死的悲慘命運。

短短的一個時辰,回紇方麵的進攻士卒,便已經損失過半,最重要的是由於無法對對方造成有效地殺傷,而使得士氣有多下降。大唐方麵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僅僅一炷香的時間便殺得對方丟盔卸甲,甚至不等己方吹響撤退的號角,便狼狽不堪的逃亡自己一方的陣營。大唐一方則由於全部都是步兵,也就放棄了尾隨追殺的想法,趾高氣昂的回到本方陣營。

第二個回合的交鋒,大唐方麵僅僅出動了六千士卒,便再一次擊退了對方的一萬士卒,並且以不滿一千人的損傷,造成了對方超過七千人的傷亡。第二回合大唐一方完勝。

盡管是心有不甘,但是回紇方麵的主將卻不得不承認,正麵交鋒自己麾下的部隊確實要遜色於對方,甚至要遠遠的弱於對方。雖然可以為自己找到像是連日作戰,士卒多有損傷而且身心俱疲等諸多借口,但失敗了就是敗了,沒有那麼多借口好找的。如果不是已經沒有了退路的話,他會毫不猶豫的率領這隊伍離開這裏。但是眼下的情況卻由不得他做出這樣的決定,營中即將斷糧不說,關鍵的是無路可退。

想一步該怎麼走呢?眼下的兩萬多士卒,以及軍營之中的近三萬名傷兵的命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