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出兵朝鮮(1 / 2)

朝鮮半島上三國的戰事日趨的緊張,但是又如同漢末三國時期一樣,形成一個暫時的平衡態勢。短時間內如果沒有新的勢力介入其中,這種微妙的平衡是很難被打破的。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倭國的突然加入,一下子便使得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五萬人突然間從新羅的東南沿海突然間登陸,一路上燒殺搶掠的殺奔新羅都城。同時與高句麗和百濟開戰的新羅,兵力全部集中於北部、西北部以及西部,此刻的東南沿海以及內部大部分地區都兵力空虛,根本就無力抵抗倭國士卒的襲擊,乃至於短短的幾天時間裏,便被倭國連下十餘座大小城池。

等到新羅終於反應過來,將舉國兵力都集中於大邁,終於憑借著大邁的城牆堅固,才抵禦住倭國的進攻之時,倭國的部隊距離新羅的都城隻有一百二十裏的距離。然而此刻新羅唯一能夠做到的,就隻是阻止住倭國士卒的前進,想要將他們擊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三麵夾擊使得新羅倍感狼狽,無奈之下隻好對百濟許以重金,希望他們能夠就此退兵。同時派出遣唐使攜帶重金火速前往長安,希望大唐能夠出兵,幫助他們擊退高句麗和倭國的進犯。

新羅原本就是大唐的屬國,每年都會向大唐朝貢。大唐朝廷在接到新羅的求救請求後,作為宗主國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實際上大唐早在三國混戰的一開始,便已經做好了參戰的準備,隻等著新羅一旦開口向大唐求救,便率領大軍出征。

早在三年以前,李恪從南方賑災返回長安,李世民便已經聽從了他的建議,在萊州興建水師營。經過三年的建設,此時的萊州水師已經擁有可以最大容納八百名士卒的超級戰艦兩百艘,這種名為禺京(禺京,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北海之神)的戰艦長達四十丈,寬十丈,甲板之上建有三層箭樓,船舷的兩側各安裝有十五門,射程超過十裏的神威大炮。這種神威大炮的威力,要遠遠的高於陸戰的神威大炮。除此之外還安裝有大量的床弩以及投石車等輔助武器。禺京戰艦的動力為風帆加人力漿混合動力。在戰艦後方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水輪漿,在風帆動力不足時可以通過人力,驅動兩側的巨大水輪作為前進的動力。正常載兵為二百八十人,同時可以擔任運送士卒的任務,最大運兵量為五百二十人。這種體型巨大的戰艦,在當時來講放眼全世界也是絕對的巨無霸。

除此之外,還有鎮海艦。這種鎮海艦長約二十丈,寬約四丈,船舷兩側各有神威大炮六門,另外還裝備有床弩、投石車等輔助武器。鎮海艦標準配置為一百八十人,不能額外的運載兵員,它的是作為禺京艦的護衛艦而存在的,遠戰火力強勁,船速也遠遠的高於禺京艦。

另外還有更加小一些的靖海艦,長度隻有五丈左右,寬也不過一丈,特點是快速靈活,一般用於偵察以及阻止對方戰艦靠近主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