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出兵朝鮮(2 / 2)

在接到新羅方麵的求援以後,大唐方麵便立即派出信使前往高句麗以及倭國軍隊在新羅的大營,要求他們必須立即停止對新羅的侵略,否則大唐將派出天兵予以剿滅。

朝鮮半島方麵,高句麗和倭國方麵在接到大唐信使送來的信以後,不但不予理會,反倒是加緊了攻勢,試圖在大唐正式出兵以前攻下新羅全境,造成既定事實。百濟方麵在接受了新羅方麵的重金以後,先是退出了戰場,可是十餘日後不知為何,再度向新羅發動了進攻。

新羅在百濟退兵之後,趕緊把布置在新羅與百濟邊境之上的重兵撤走,用於抵禦來自高句麗和倭國方麵的兩麵夾擊,隻留下少量的部隊在兩國邊境除用於警戒。

經過十餘日的艱苦奮戰,剛剛穩定住局勢,百濟便悍然撕毀之前的協議,對新羅邊境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新羅方麵的守卒雖竭盡全力地抵抗,怎奈主力部隊全部撤離,根本就無力抵抗百濟數萬大軍的猛烈進攻。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設立於邊境之上的四處要塞,先後失守。一時之間新羅陷入到三麵受敵的境地,形勢岌岌可危。

大唐方麵,萊州的水師在長安向高句麗和倭國發出要求退兵的信件的同時,便已經做好了出征的準備。而地處東北的遼王李恪,更是早早的便調集了五萬大軍,陳兵於鴨綠江畔,大有隨時要渡江作戰的架勢。這也使得高句麗方麵,不得不將大量的軍隊安排在鴨綠江南岸布防。也正是因為李恪的這五萬大軍的存在,給高句麗方麵製造了巨大的壓力,才使得新羅有了喘息之機,否則的話隻要高句麗從北方調集五萬大軍,協助攻擊新羅,新羅也將無法繼續抵抗下去。

由於高句麗和倭國軍隊的多方阻撓,信使在返程的路途極為的困難,幾經周折才得以抵達大唐的境內,至此去時的近百人團隊,回到大唐境內之時已經隻剩下二十餘人。當高句麗和倭國軍隊拒不撤兵的消息,傳到京城長安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後的事情。

大唐方麵都不是傻人,他們的這個小小伎倆自然瞞不過眾人的眼睛。於是李世民在接到消息的當天,便派出八百裏的加急,吩咐早已經在萊州整裝待發的大唐艦隊出兵新羅。與此同時下令李恪伺機出兵從北路進攻高句麗。

自李世民登基以來,心中一直有一塊心病,那就是要攻下高句麗,一雪前朝之恥。隻不過這些年來西北地區一直不得安寧,再加上國內百姓剛剛經過戰亂,需要休養生息。這才遲遲沒有發動對高句麗的征討,如今北方的回紇已經徹底的被平定,西麵的吐蕃也正處於安穩期,由於正要迎娶大唐的公主,短時間內不會再鬧事。

而高句麗這個時候跳出來作亂,正好給了李世民借口。於是,李世民決定禦駕親征,要一舉將高句麗踏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