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登陸朝鮮半島(1 / 2)

劉仁軌之所以敢把皇上給他的密旨一事說出來,就是因為這名副將是自己的親信,多年來一直跟隨在自己的左右,否則的話他也不敢隨便的去說這種事情。

副將很顯然沒有想到會是這麼個情況,不由得有些個吃驚,下意識的問道:“是單單對倭國還是……”

劉仁軌輕輕地搖了搖頭,卻沒有說話。但是副將已經明白了他的含義,驚詫道:“這樣一來豈不是……豈不是……”

劉仁軌不由得歎了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交戰時對方勢必會殊死抵抗,稍不小心我們就會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這仗並不好打。”

副將沒有再說話。看起來艦隊擁有五萬人馬,與登錄新羅的倭國士卒數量相當。但是至少要留下兩萬人馬看守艦隊,以防禦對方會趁機偷襲。這還不算,還要隨時做好百濟或者高句麗派兵過來支援倭國軍隊,而自己一方的盟友,則完全龜縮於他們的都城之內,對己方提供不了任何的幫助。也就是說自己一方將麵對超過十五萬的敵軍,而且還是死戰到底的那種,困難可想而知。

“先拿下釜山再說吧。其他的都是以後才要考慮的,如果連個落腳點都沒有,想別的也沒有任何用處。”

“拿下釜山末將倒是有十足的把握,隻不過要想讓釜山成為登陸基地,就不能將城牆破壞的過於嚴重,這倒是不好掌握。”

劉仁軌笑了笑,道:“你呀,這些年做水軍做得已經把陸戰都快給忘光了。拿下釜山是不費吹灰之力,隻要炮火做到精確射擊,便可以做到將城內夷為平地,卻不損及城牆分毫。關鍵是登陸以後怎麼辦,這才是最重要的。你一定是沒有注意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這裏的地形。這裏到處都是山,比例高達七成。這才是最考驗麾下這些習慣了水上作戰的士卒們的地方。”

副將咧嘴笑了笑,沒有開口辯解。劉仁軌說的都是事實,讓麾下的這些個士卒離開水,到山林中作戰還真是夠難為他們的。

“所以,你麾下的那兩萬水軍唯一的目的,就是在艦隊的配合下守住釜山城,無論對方采取何等的進攻方式,都不得出城與之交戰。隻要能夠守住釜山,你就立了一大功。”

副將聽後大驚失色,道:“您的意思是親自率領三萬士卒登陸作戰嗎?!不行,這堅決不行!”

劉仁軌歎了口氣,道:“你還看不明白嗎?此番陛下親自出征百濟,自然是勢在必得。我們的這支隊伍的主要目的並非是殲敵,而是將這裏的敵人牢牢地拖住,使得他們不能前往百濟支援。”

一個時辰之後,大唐艦隊開始向釜山發動進攻。由於倭國駐守釜山的主要戰力----倭國艦隊,已經在之前被大唐的艦隊徹底的殲滅,此刻駐守在城中的部隊就隻剩下兩千來人。即便是劉仁軌派出登陸部隊進行攻城戰,也可以輕易的拿下這座城池。但是劉仁軌選擇的卻是炮擊,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士卒的傷亡,缺點就是太過於奢侈。上千枚燃燒彈就如同不要錢一般,被他在短短的半個時辰內,傾灑到麵積並不是很大的釜山城內,使得整座釜山城都陷入到火海當中。

大火足足的燃燒到第二天的中午,直到城內實在沒有什麼再值得燃燒之物,火勢才逐漸的減弱。等到第三天上午,劉仁軌率領登陸部隊進入城中之時,城中到處時被焚 毀過的殘垣斷壁。三萬人馬足足的清理了一天的時間,才算清理出一片供四萬人馬歇息的場所。隨同劉仁軌出征的五萬大軍不可能全部進入到城中,艦隊的船上必須留下足夠的士卒,以防禦對方可能采取針對艦隊的破壞行動。另外城中還要留下至少一萬人馬,用於駐守城池以及保護存放於城內的糧草。

劉仁軌的這一把大火,除了顯得殘忍以外,倒也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早在倭國士卒登陸之初,城內的百姓便早已逃離城池,所以此番死在大火之中的基本上都是駐守在這裏倭國士卒。再說這場大火也並非完全沒有好處,至少不用為城內有潛伏的敵方士卒,伺機破壞城中的糧草。隻要城池不被攻破,劉仁軌的大軍便不會有斷糧之虞。

又花費了足足的兩天時間,從戰艦上拆除了一部分神威大炮,安裝到城牆之上,把整座釜山城裝飾成牢不可破的鋼鐵堡壘以後,劉仁軌這才率領著三萬大軍出城尋找敵方部隊。

就在劉仁軌率領率領三萬大軍離開釜山之時,大唐兩外兩路大軍也開始出征。

首先是禦駕親征的李世民,此刻他親自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已經來到了萊州城下,準備登船前往百濟作戰。與此同時河間王李孝恭率河間及周邊六州兵馬,約三萬五千人進駐營州協助李恪鎮守東北。而李恪則統帥營州兵馬五萬人以及附庸族士卒三萬(靺鞨部一萬、契丹族一萬、回紇族一萬),總計八萬人馬南出沈陽,一路之上連克鳳凰、集安、柳城、下馬四城,所到之處高句麗部隊無不望風而逃。隻用了十二天便順利的到達了鴨綠江北岸的安東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