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四處開花(2 / 2)

李恪的這五路大軍,在攻城的時候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隻從其中的一個方向攻城,攻城之時所有的炮火都集中於一點。二百八十門大炮平均分給五路大軍,每一路人馬都配備有五十門以上的大炮,往往是幾輪炮擊過後,整麵的城牆便已經千瘡百孔,麵目全非。遇到這種情況,即便是城內擁有再多的士卒,也會在頃刻之間士氣全無。所以說,李恪的這五路大軍一路之上,根本就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

不過朝鮮半島東側山勢縱橫,嚴重的影響了大軍的行進速度,使得他們向前推進的速度要遠遠的慢於薛仁貴。

辱夷城距離高句麗的都城平壤隻有不到百裏的距離,可以算得上是高句麗都城北方最後的屏障。因此在這裏高句麗派駐了重兵把守,而且這裏的城牆厚度達到了四丈,幾乎與城牆的高度持平。而且為了抵禦大唐軍隊的炮擊,又在城牆之外六裏範圍內,修建了大量的低矮躲牆,從外觀上看就像是後世的地堡,裏麵安置了大量的弓箭兵以防止大唐軍隊靠近後進行炮擊。

這種防禦工事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住了,薛仁貴和房遺愛的攻城計劃。使得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逐步地清理掉這些外圍的防禦陣地。

這種半圓形的半地下工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炮彈的威力,再加上已經是十二月中旬,工事上麵又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積雪,這就更進一步的削弱了炮彈的威力。再加上這些個防禦工事遍布的範圍十分的廣泛,而且沒有什麼規律性,這也使得大唐軍隊在進行炮擊時,隻能逐一的將它們擊毀,而不能采用大範圍的覆蓋式炮擊。那樣的話隻能是毫無意義的浪費炮彈,而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艦載式的神威大炮,雖然能夠在距離城牆十裏外的地方進行炮擊,但是不能將這些地堡式的建築工事拔除,即便是將辱夷城夷為平地,也沒有任何意義。這些個防禦工事使得大唐的軍隊,根本就沒有辦法繞過這些工事去攻擊辱夷城。

經過近半二十天的努力,總算是將辱夷城外的防禦工事全部解決掉。大唐的五萬大軍終於將辱夷城團團的圍住。

而這個時候,李恪的大軍也終於趕了上來,抵達了平壤東麵的德陽。德陽到平壤也不過隻有八十裏的路程,而且其間也不再有重重山巒阻隔,之日之間便可兵臨平壤城下。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李恪的大軍卻停了下來。不但沒有進一步逼近平壤,反倒是分出四萬人馬一路繼續向南推進,攻占南部的各個城池。

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新羅所遭受的壓力,同時也是在為禦駕親征的李世民掃除障礙。但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是在等李世民的到來。他要讓李世民親自率領大軍攻占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