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滅百濟 十一
新羅王金春秋可謂是鬱悶到了極點。明明是想趁機撈上一把,順便也在大唐的皇帝陛下麵前,增加一點功績。誰曾想本以為已經是沒牙的老虎,最終卻狠狠地咬了自己一口,而且這一口還咬得自己非常的疼,痛徹心扉的疼。
自打三個國家在年初發生戰爭以來,一年的時間整整的消耗掉十萬士卒,如今的這五萬士卒已經是新羅全部的兵力了。如今由於自己的貪功冒進,五萬大軍一轉眼的時間就少了一半,要知道這些可都是百戰餘生的精銳士卒啊!又怎麼不令他心痛。
如果不是大唐的軍隊救援的及時,自己最後的這點骨血隻怕也保不住了。不過他還是有些不明白,這個劉仁軌的麾下士卒,明明擁有攻克武珍郡的能力,為什麼卻遲遲的不肯發動進攻呢?莫非是……莫非是想趁機消耗掉自己的有生力量,從而達到順便也把新羅給吞並的目的?想到這裏,金春秋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晚間,在答謝酒宴之上,金春秋吩咐手下的武將們,輪流的去給前來救援的大唐武將敬酒,並且想盡一切的辦法,用出各種的理由送給這名武將金銀珠寶。最後趁著酒意正酣之際,金春秋終於從這名武將的口中探出了,劉仁軌為什麼不著急進攻的原因。
在知道了劉仁軌的用意之後,金春秋不禁暗罵自己愚蠢,這麼簡單的事情,自己居然都沒有反應過來。同時又有點小慶幸,幸好自己沒有把武珍郡給打下來,不然的話自己的馬屁可就排在馬腿上了。不過這樣也很好,至少說明自己已經盡心了,到時候見到大唐皇帝陛下的時候也有的說辭,說不定還會有什麼賞賜呢。
心情大爽的金春秋,第二天一大早,便在大唐軍隊的陪同下,再次返回武珍郡的南門外,並且按照大唐將軍的提議,布置下了堅固的防禦陣勢。用大唐將軍的話,百濟要是突圍的話肯定會選擇東門,所以新羅的軍隊隻要不讓對方突圍,就是大功一件。金春秋再也不敢疏忽大意,更不敢再小視百濟的戰鬥力,所以對於大唐將軍的提議,那是非常的重視,並且誠懇的邀請他協助防禦。這名大唐的將軍,此番的目的就是這個,自然也就答應了他。
李世民親自率領的大軍,在黃昏時分終於來到武珍郡城外,並且分別在北門外和西門外駐紮下部隊。並且吩咐劉仁軌和新羅王金春秋前來見駕,同時也是為了部署攻打武珍郡的。
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可布置的了,武珍郡雖然號稱城高壕深,但是大唐方麵至少有三百五十們神威大炮,正把炮口對準武珍郡的城池,到時隻要一聲令下,頃刻之間便可以令整座城池灰飛煙滅。但是此刻的武珍郡城內,至少集中了百濟三成以上的富商,所攜帶的財富更是難以計數。如果直接將城池毀滅,似乎有些得不償失。戰爭的真諦是什麼?還不就是為了獲得利益。如果隻是為了一時的解氣,而將整座城池盡數毀掉,雖說金銀珠寶等財物不會損壞,但是古玩字畫甚至是書籍,這些極具收藏價值的物品就很難保存下來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李世民是不會下令這麼做的。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例行的派出傳令兵,來到城下向對方提出最後通牒:限對方在一個時辰內放棄一切抵抗,打開城門出城投降。
實際上李世民根本就不想讓對方投降。這已經是百濟方麵最後的有生力量,如果不找個機會將他們徹底消滅,等到大唐的軍隊離開以後,難免他們不會跳出來鬧事。與其以後和這些叛軍進行無休止的遊擊戰和襲擾戰,還不如一勞永逸的將這個隱患徹底鏟除。
這一點上,李世民和李恪的意見出奇的一致,不過李恪的意見則更加的偏激,他甚至打算在消滅百濟和高句麗後,順勢再將新羅給滅了。用他的話說那就是半島之上的三個國家,沒有一個好東西。如果不趁著他們虛弱的時候,將他們連根鏟除的話,一旦他們緩過來以後,肯定會在背後搞鬼。
不過李世民沒有接受他的提議。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往往不能隻看眼前,還要去考慮周邊的小國的看法。李恪提出的辦法,確實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掉朝鮮半島的麻煩。但是沒有一個合理的借口,便輕率地滅掉一個國家,而且還是自己的附屬國,會令其他的附屬小國,心生疑慮的。這對於大唐的統治沒有任何的好處。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二日,馬上就要到新年了。李世民想在新年到來之前,徹底的將百濟和高句麗解決掉,所以在對百濟的最後一戰,就不能拖延的時間過久。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今日便攻破武珍郡的城池,然後星夜趕往平壤。這裏到平壤還有四百裏路,至少需要六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充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