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李恪的計劃(1 / 2)

李忠和薑文暉率領大軍出征突厥,李恪也沒有閑下來。在沈陽城中停留了幾天,他便在親衛們的陪同下,前往北海城也就是後世的海參崴,前去巡視那裏的港口建設以及水師的訓練情況。

北海城的港口是一座不凍港,也就是說在冬季的時候,這裏的海麵也不會結冰,營州的水師照樣可以在海麵之上進行正常的訓練。北海港在建設之初,李恪便按照最大、最先進、最齊全的宗旨去建造這裏,不但在這裏建立了為數眾多的碼頭,同時還在這裏建設了兩座大唐目前為止規模最為龐大的船塢,以及一座大型的煉鐵廠。他還準備等到船用蒸汽機研製完畢以後,就將研發中心搬遷到這裏,以便將來可以製造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動船隻。

北海城是一座天然的深水港,所以隻是經過簡單的整理,這裏便可以停靠禺京艦。經過一年時間的反複試驗,如今禺京艦上的神威大炮,射程已經超過了十二裏。不過這種半圓形的的炮管,已經無法使炮彈的射程再進一步的加大。李恪麾下的軍械製造局,目前已經實驗出來後世的那種通過撞針激發,從而引燃彈殼內的火藥,使得炮彈發射出去的炮彈。隻不過現在的煉鐵技術還不過關,還無法批量製造用於製造炮彈殼的鋼板,僅僅依靠手工製作根本就無法滿足戰艦對於炮彈的需求。所以目前禺京艦所使用的神威大炮,依然是半圓形炮管。

不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即便是這種神威大炮,仍舊是世間最為犀利的攻擊武器,即便是大唐的軍隊也無法做到能夠有效的躲避炮火的襲擊。當然這並難不倒李恪,隻不過他不想將解決的辦法公布出來。依照現在的形勢來看,除了大唐以外,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掌握製造神威大炮的能力。如果現在就傳授躲避炮彈襲擊的方法,無疑是在交給那些潛在的敵人,學會如何對抗大唐軍隊的進攻。這種傻事李恪是絕對不會去做。

隨著一次次戰火的考驗,當初李恪在營州城內建立的軍校中,最早一批的軍校學員已經逐漸的成為了營州軍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存在也使得整個營州兵的戰術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的那種集中所有部隊進行軍團作戰的作戰方式,已經逐步的被小範圍的百人隊之間的協同作戰所替代。正常的情況下,三到五個百人的小隊配合,便完全可以利用火炮以及連弩的威力,對敵人的數千人馬進行壓製性打擊。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李恪麾下的部隊並沒有增加多少,但是進攻時卻越來越犀利的根本原因。

就拿此番出兵突厥來說,如果不是這些異族的士卒,還不能真正的體會到營州兵的作戰精髓,中層軍官也不具備營州兵中的中層軍官的戰鬥素養,李恪完全沒有必要出動如此多的人馬去消滅突厥。

離開沈陽城的時候,李恪以及跟隨他的親衛們,並沒有使用雪橇趕往北海城,此時並非是戰時,又沒有什麼十分緊急的事情需要趕往北海去處理,所以采用傳統的騎馬方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