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平倭 三(1 / 2)

丘陵之上不像是山區,沒有很多的喬木,大多都是以低矮的灌木為主,想要燃燒起來並不容易,不過卻在最短的時間內冒起一股股的濃煙,瞬時間便將整個丘陵籠罩其中。半個時辰以後,大火裹挾著濃濃的黑煙就如同一頭遠古的巨獸,邁動著數十丈高的身軀,順著丘陵地帶一路向前馳奔而去。

大唐的軍隊在連續不斷的炮轟了一個時辰,並且大火已經遠離這些緊鄰山區的丘陵以後,終於做好了大軍向前推進的準備。率先做好準備的正是頭一天遭受到沉重打擊的先鋒部隊,隨著李恪的一聲令下重新補滿萬人編製的先鋒部隊,以散兵陣形在半山腰一字排開後,緩慢的向山下推進。這個時候的山下,大火雖然已經在山風的吹拂下向遠處緩緩地移動,然而過火的區域卻並沒有完全的熄滅,到處都有尚未完全熄滅的餘燼,裹挾著星星點點火星在做著最後的垂死掙紮。

大軍剛剛走出山區,迎麵便吹來陣陣的熱浪,頃刻間便令大唐的士卒們汗流浹背,然而早已經被仇恨積滿了胸腔的大唐士卒,卻像是絲毫的感受不到這股熱浪一般,繼續的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前推進。如果不是在行動之初,李恪便下達了嚴令嚴禁擅自提高行軍的速度,這些個先鋒部隊的士卒此刻隻怕是早已經飛奔了起來。

大唐軍現在被分成了三個部分,其中先鋒部隊一萬人,中軍部分為四萬,是大唐部隊此番出征的戰鬥主力,剩餘的五萬人馬為後軍,這其中有三萬人隸屬於輜重營、工兵營等非戰鬥兵種,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運送給養以及建造軍營或者製造攻城器械,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加入到戰鬥序列中來的,當然在必要的時候或者是大軍陷入到危急的時刻,他們也是會參加到戰鬥中來的。由於輜重營和工兵營在行軍的時候要攜帶大量的給養,以及拆散裝在車上運輸的戰鬥、紮營工具,所以還另外配備了兩萬大軍保護他們的安全。

軍隊在行軍的時候,之所以會每日隻前進四十裏便會安營紮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照顧輜重營和工兵營,輜重營和工兵營隨行的大車雖然由牛和騾等大型牲畜拉著,但是畢竟每輛大車上裝載的重量都近千斤,再加上那個時代都是土路,甚至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道路,遇到個溝坎的還需要輜重營和工兵營的士卒幫忙,每日間能夠前進四十裏本身就已經非常的辛苦了。

所謂了每日六十裏的急行軍,指的都是作戰士卒自身攜帶著武器、幹糧趕路。至於每日八十裏的全速前進,則是連一些不必要的譬如盾牌之類裝備都要拋棄,這種趕路方式一般是追擊已經潰敗的敵軍,或者是前往救援,一般的情況下部隊是不會采取如此極端的行軍的,畢竟這個時代作戰最主要的還是依靠士卒,全速前進即便是抵達了目的地,士卒們也不能馬上就投入到戰鬥。再有就是沒有輜重營和工兵營,戰鬥一旦形成僵持態勢,最終先支撐不下來的還是他們。而沒有了戰鬥部隊的保護,輜重營和工兵營的安全也就沒有了保證,一旦遇襲後果就將是毀滅性的。

十萬大軍,再加上輜重營、工兵營,在前進的時候是一支非常龐大的隊伍,即便是在平原之上行軍,那也是綿延十數裏的隊伍,一旦進入到山區,遇到道路崎嶇或者是狹窄的路段,輜重部隊隻能排成單行前進的時候,整個部隊相差出一天,也就是數十裏的路程,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好比像現在這樣,先鋒部隊已經到達了山區外兩三裏的丘陵地帶,中軍部分則剛剛抵達山腳下,而後麵的輜重部隊卻還沒有抵達山頂,無形中已經來開了近十裏的路程。

先鋒部隊目前的任務並非是順著火勢前進的方向前進,而是在丘陵地帶尋找進入地下工事的通道口。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活口,最好還是懂得大唐語言的活口,以便了解倭國人的具體布置,不然的話在與這些會打洞的地老鼠們交戰的時候,不定還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呢。

尋找進入地下工事出入口的工作,比李恪預計的要簡單得多。畢竟當初整個丘陵地帶被大火和濃煙籠罩以後,要想不被活活的嗆死在地下工事內,就必須要離開地下工事。而當那些個倭國人在倉促逃生的時候,是不會有時間想著將那些個通道口的大門關閉上的。

當李恪等人登上了一座丘陵的頂端的時候,首先映入進他們眼簾的便是遍地的屍體。這些個屍體全部都分布在背對大唐軍隊過來的一麵,所以大唐的軍隊在抵達這裏之前是看不到這一麵的淒慘景象的。散布於整個丘陵下半段的屍體,有近一半的數量已經被大火燒成了焦炭,這些個燒焦的屍體基本上都分布於遠離丘陵的地帶。剩下的近半屍體雖然並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或者痕跡並不明顯,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麵部表情無比的痛苦,並且全部都是將手放在頸部。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是死於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