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平倭 三(2 / 2)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令所有人都感覺到有些意外的發現,那就是這些個死於窒息的人,絕大部分都是身穿竹片或者木片製成的盔甲的壯婦和少年,隻有極少一部分才是成年男子。由此眾人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那些個跑得比較遠的,最終被大火燒焦的屍體,應該就是成年男子。他們在大火燃起之初便率先逃出地下工事逃命,但是他們畢竟還是沒有大火,或者說是沒有被風出動的濃煙移動的速度快,在被濃煙嗆得他們窒息倒地以後,最終沒能逃脫被烈火焚燒成焦炭的命運。而那些個婦女和少年在與成年男子爭搶逃生的權力的時候,明顯地處於下風,所以他們在離開地下工事的時候,明顯的要慢於那些個成年的男子們,所以當他們離開的時候火勢已經過去,隻不過濃煙尚未散盡,所以他們雖然逃出了地下工事,卻仍舊沒有能夠活下來。

當初大唐的軍隊在連續不斷的炮轟的過程中,曾經不斷的將神威大炮的位置向前移動,最終導致了山外的六座丘陵完全的被炮火所籠罩。如今這六座丘陵已經完全被大唐的軍隊所占領,而且沒有受到任何的騷擾和抵抗。經過仔細的清理戰場,士卒們將戰場之上發現的倭國人屍體數量呈報了上來,數量竟然高達一萬兩千餘人。在看完這個數字之後,整個大唐的高層除去李恪之外,所有人的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他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在之前的薩摩國境內,根本就找不到哪怕是從七八歲一直到七十歲以內的人口。原來這些人早就已經全部都投入到了戰鬥當中,並且全部都已經戰死。

同時他們都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一直以來都是倭國人主動地挑起與大唐的摩擦,而大唐卻從未主動地挑起戰爭,甚至於非常的善待於他們派往大唐學習的使者,可是他們為什麼要如此的對待大唐。隻從自大唐軍隊登陸以來所見到的這些個作戰工事來講,就絕非是三年五載間可以完成的。兩國之間到底有著怎麼樣的仇恨,以至於這個國家從上到下都對大唐抱著濃濃的敵意。

房玄齡這個時候對著李恪問道:“遼王殿下,老臣一直都不明白殿下為何會對倭國抱有敵意,到了今時今日雖說有些明白,但是仍有不能想通的地方,還請殿下釋惑。那就是我國為何要針對我大唐?”

李恪歎了一口氣說道:“其實這個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就好比是我大唐建國之初的北方遊牧民族突厥,他們為什麼總是要侵犯我大唐的領土,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他們要生存。每逢大災之年,他們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活下去,就不得不來我大唐掠奪。或者說他們的人口在一段時間內暴漲,為了生存他們同樣也要來我大唐掠奪。而這個倭國也同樣如此,他們所生活的這四大島嶼的麵積,尚不如我大唐的一個道的麵積大,不過山區卻占據了過半的麵積,但是人口卻並不比我大唐的一個道少多少,這就造成了他們的生存環境受到擠壓。他們要想緩解這種生存環境所帶來的壓力,就必須要向外擴張。然而倭國四外都是大海,不過可供他們擴張的土地就是百濟和新羅,再有就是我大唐。而我大唐如此的強盛,使得他們不敢存覬覦之心,於是他們便隻能將擴張的念頭放在百濟和新羅上麵。但是非常不巧的是,他的兩次擴張行動都被我大唐給破壞,他們自然是要將這怨恨記到我大唐身上了。”

“可是,為何要修建這麼多防禦用的工事呢?”

“非常簡單。他們自知不是大唐的對手,卻又不停地在暗地裏使小動作,同時還害怕大唐一怒之下渡海來攻打他們,隻好提前做好防禦的準備了。所以說這等小國寡民,不僅小肚雞腸,更是擁有睚眥必報的歹毒心腸,一旦被他們記恨上,就永遠不會忘記。實力不濟的時候他們就會像一條狗一樣的向你搖尾乞憐,但是一旦被他找到了機會,便會像毒蛇一般的咬上你一口。要想不被這等小人算計,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的將他們消滅掉!”

說到這裏,李恪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如今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連他們的孩子都已經對我們恨之入骨,隻要被他們找到一絲的機會,就會衝上來和我們的士卒拚命。試問諸位這樣的一個危險的民族潛伏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能夠安心的睡著覺?現在他們的實力不如我們大唐,可是百年以後?千年以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