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一次鬧出的麻煩太大了,不但令突厥可汗痛失愛子,更令大食國王的愛女未及出閣便成了寡婦,而且還是在他們的領土之上幹出來的,雖說並非出自有意,卻等於是重重的扇了對方一記響亮的耳光,如果他們在不做出相應的回應,就是在有些說不過去,屆時不用別人去說什麼,他們自己就該主動地找一塊豆腐撞死了。
薑文暉和李忠兩個人說是做好了防禦準備,實際上就是回到兩個人各自的城池進行防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誰讓兩座城相鄰的比較近,隻有一百二十裏的距離呢,不管是突厥人的騎兵,還是大食人的駱駝兵,都可以在一日間從一座城抵達另一座城,不管放棄那一座城池,他二人都不舍得。而對方此番前來的目的就是進行報複,如果他們選擇放棄一座城池,對方肯定會進行屠城的。
這兩座城池的規模都不算大,也就相當於大唐的中等縣城規模,即便是他們想將其中的一座城池內的百姓,臨時遷移到另外一座城池內,等到對方離開後再遷移回去都不可能。所以他們要想不損失掉城內的百姓,就必須分頭把守兩座城池。
當初他們剛到西域的時候,就與突厥和大食國的聯軍有過一場大戰,雖然那場大戰最終以他們將對方擊退而告終,但是所有的火器卻在那一戰當中消耗殆盡。雖說後來由長安給他們送來一批補給,其中就有數十門火炮,但是在其後的戰鬥中,尤其是在占領了三座城池以後的戰鬥中,他們就再也沒有使用過火炮,而是將這些個火炮留在了城內當作守城的利器。
之所以棄用火炮,原因有兩個,其一就是火炮太過於笨重,在行軍過程中嚴重影響行軍速度,尤其是在突厥這種數百裏難見一個人影的地方,帶著火炮追擊敵人,累死也休想有任何的斬獲。其二就是彈藥的補充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即便是從長安往這裏運送彈藥,也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遠隔萬裏不說,還要經過茫茫的大沙漠,更要翻越數道海拔超過三千米山脈,運送一次彈藥所消耗的時間往往要超過一年,而運送過來的彈藥總量,充其量也就能夠支持兩次大型的戰鬥。
不過這幾年當中,他們每年不管是前往長安的商隊,還是前往沈陽的商隊,回來的時候都會隻攜帶一兩門火炮以及大量的彈藥,雖說這樣一來會令他們的收入減少很多,卻令他們積攢下了大量的火炮和彈藥。如今的兩座城池內,各有八十門火炮分布於四麵的城牆之上,非但如此他們還分別組建了一支一千人的步槍兵,在他們看來隻要是他們的主子李恪研製的武器,就一定是好東西,之所以不能夠代替連弩的作用,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徹底的發掘出步槍的優點來。
按說憑借他們手中掌握的這些個火炮,便足以令他們高枕無憂,不過他們仍舊是有些放心不下,究其根本就是城牆的問題。兩座城池的城牆在他們剛剛占據這裏的時候,都隻有一丈來高。雖然他們在占領這裏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高加厚城牆,但是限於城內百姓的數量,至今雖然已經達到了兩丈高,但是堅固度卻是和大唐的城池無法比的,如果對方有大量的投石車的話,很容易就能夠將城牆摧毀。
不過事到如今再想加固已經來不及了,隻能從別的方麵著手,彌補一番城牆堅固度不足的缺點。就比如說一名漁夫就提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主意,用粗麻繩編織成漁網狀的大網,然後掛在城牆前一丈左右的地方用原木立起的高杆上,高度略微的高於城牆的高度,從而形成一道防護網。這樣一來既不影響城牆之上的守軍作戰,又能在很大限度上使得城牆免遭投石車的攻擊,正可謂是一舉兩得。於是薑文暉和李忠兩個人分別發動各自城池內的百姓,全力的編織這種大網,並且成功的在對方到來之前,在城牆外豎起了一道防護網。
事發後的第三十七天,由七萬突厥人以及九萬大食人所組成的十六萬聯軍,氣勢洶洶、鋪天蓋地的直奔地理位置稍稍靠前的李忠的城池而來,並且發誓要將這兩座大唐的城池踏為平地。